中新社香港3月16日電 (記者 李焯龍)香港雨季將至,耗資10.7億元(港幣,下同)的“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16日全面啟用,較預期提早約1年完工,節省近6000萬元的工程費用,估計可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進一步提升香港島跑馬地與灣仔一帶的防洪水平。 當天,特區政府渠務署為此蓄洪計劃舉行啟用典禮,并開放容量6萬立方米、相等約24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洪池予媒體參觀。蓄洪池建于跑馬地賽馬場內的跑馬地游樂場地下,地面則同時提供綠化休憩空間,市民可踢足球、跑步和散步休息。 據介紹,這個蓄洪池可暫存在暴雨期間收集的雨水,減低下游排水管道的負荷,減低低洼地區的水浸風險。此工程計劃還包括排洪量達每秒1.5立方米的泵房、智能水閘,可自動調節高度。 在啟用典禮上,特區政府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表示,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建造了全港最大型的地下水及雨水回收重用系統,每年能為跑馬地游樂場內設施提供約22萬立方米非飲用水作為沖廁、洗滌和灌溉之用。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跑馬地一帶過往是水浸黑點,曾因暴雨出現嚴重水浸,對區內居民及商戶造成極大不便,也帶來經濟損失。在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今天,穩健可靠的防洪基建,實在是市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 此蓄洪工程計劃自2012年展開,陳茂波指出,在工程團隊的努力下,工程較預期提早約1年完工,加上其他減省的措施,共節省近6000萬元的工程費用,約相當于工程最終目標價格的5%。政府近年積極建立管理工程成本的文化,以切合實際需要、實而不華的原則。 同日,渠務署表示,受氣候變化影響,香港去年全年雨量約3026.8毫米,較氣候正常值2398.5毫米多約26%。該署會更留意防洪措施,評估香港各區水浸風險,規劃及落實改善措施。今年初,剔除了1個位于香港島南區的水浸黑點,令全港水浸黑點減至7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