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香港4月20日電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19日晚受邀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講座,暢談文學創作,并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闡述文學的重要性。 當晚,莫言受團結香港基金邀請,出席中華大講堂,發表題為“莫言的黃土地幻覺與中國文學契機”的講座。莫言在現場分享自己與文學結緣的故事,并指出人們對于文學的態度,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偉大的文學作家是一個國家的偉大旗幟,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熱愛文學。 莫言在講座上對香港文學作出肯定。他指出,香港不是文化沙漠,而應該是文化綠洲,以金庸為代表的香港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認為香港因獨特的語言、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等原因,造就出別具一格的香港文學,也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香港文學作家。 莫言還談到網絡為文學帶來的巨變,指出網絡作家的創作速度及創作量令人嘆為觀止。但與此同時,莫言認為文學創作者在新時代的網絡背景下,“應該耐得住寂寞,應該帶上盾牌,不怕敲打,努力提高文學創作的質量。” 幻覺現實主義是莫言創作的一大特色,在訪談環節上,莫言表示自己深受西方文學思想、拉美寫作風格的啟迪,同時注意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典文學和民間口頭文學的精髓,再加以個人經驗找到自己的個性,形成了中國當代文學風格。他指出,文學需要生活,生活也需要文學。他的許多創作靈感源自于自己的生活,如代表作《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的幻覺原型,就來自于他不同的生活經歷。 “我的筆名是莫言,就是不要說太多話。”、“微信上流傳的各種莫言體,都不是我寫的。”“尸骨成塵埃,但頭發依然存在。文學是如頭發般的存在,人們不會因為沒有頭發而拒絕頭發,沒有頭發的人也夢想有一頭濃密的頭發。”當晚,莫言談吐風趣又飽含哲理,引得現場掌聲連連,不少觀眾表示獲益頗多,不虛此行。 主辦方表示,莫言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印證著中國文學在當代世界舞臺上的地位。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講座,培養香港青年的文學創作和閱讀熱情,擴展文學視野,與年青一代共同將香港創建成為亞洲的文化之都。(實習生 辜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