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香港繁華的維多利亞港邊,駐泊著一艘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新型多用途056型護衛艦——惠州艦。惠州艦被譽為香江第一艦,2013年7月,它的到來實現了駐港海軍部隊由艇到艦的歷史性跨越。今天惠州艦上掛起了滿旗,這是海軍最高規格的禮遇,等待的是什么樣的貴客呢? 惠州艦迎接的客人是香港元朗八鄉的村民們,他們是專程到惠州艦參加軍民聯誼活動的。對于村民們的到來,惠州艦的官兵給予了最高禮遇,不但掛起了滿旗,政委和艦長還走下軍艦迎接,旗手們也用軍艦上特有的交流方式,用旗語打出歡迎的標語。 軍艦上的一切對客人們來說都充滿新奇。軍艦上這些刀槍劍戟,過去只是在電視上看過,如今卻能近距離接觸,甚至還可以用手摸一摸,這讓村民們興奮不已。 我國海軍這些先進的裝備讓村民們大開眼界,尤其是了解了這些裝備的性能以后,村民們非常振奮。香港新界元朗八鄉鄉事委員會委員鄧強盛說:“一個強大的祖國做后盾,就是人民子弟兵訓練有素、軍紀嚴明,你說我們香港市民有沒有信心,是不是,強大的祖國在后面,就是我們的靠山是吧。” 艦炮是男孩子的最愛,幾位小朋友輪番坐上炮位神氣地模仿著炮手。村民們還興致勃勃地跟旗手學起了打旗語。 為了歡迎村民們的到來,駐香港部隊的文工團員們還專門準備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他們精彩的演出贏得村民們的陣陣掌聲。 請香港市民上艦參觀、開展軍民聯誼是惠州艦的一個傳統活動,每年都會開展很多次。其實,不僅是惠州艦,在駐香港部隊,開放軍營已經成為香港市民了解軍隊、聯系軍民感情的一個重要窗口和紐帶。每年七月,駐香港部隊都會舉辦軍營開放日,邀請香港市民走進軍營,威武雄壯的閱兵儀式、獨具一格的軍事表演、零距離的裝備展示,拉近了駐軍官兵與香港市民心與心的距離。 20年來,駐香港部隊先后28次開放軍營,62.7萬名香港市民入營參觀。2004年8月1日,駐軍首次在石崗營區公開組織盛大閱兵儀式,3萬余名香港市民現場觀看;2015年、2016年,駐軍公開組織“香江衛士”聯合實兵實彈演習,邀請香港市民和媒體全程觀摩。 駐香港部隊政治部副主任陳貴斌表示:“通過這么一系列的活動,很好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形象,我們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是人民的子弟兵,我們香港駐軍到這邊來,到香港來履行防務職責,就要愛我們香港這片神圣的國土和生活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在營區里,記者見到了香港市民陳嘉怡,現在她是駐香港部隊青少年軍事夏令營的一名義務督導員。說起來,她和駐香港部隊的淵源要追溯到2009年。當時,正在讀中學的陳嘉怡參加了第五屆駐香港部隊青少年軍事夏令營。短短15天,成為陳嘉怡畢生難忘的經歷。她一直珍藏著當年夏令營的一本學員手冊,這些照片,是她心中最美好的瞬間。 轉眼6年過去,2015年,駐香港部隊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向社會公開招募督導員,正在讀大三的陳嘉怡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和陳嘉怡類似的、通過軍營活動理解并愛戴駐香港部隊的市民不在少數。20年來,這里先后舉辦了12屆青少年軍事夏令營、6屆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活動,培訓學員近3600人。 開放是為了了解,而了解是融合的潤滑劑。駐香港部隊剛剛進入香港時,官兵們因為對當地的觀念和習慣不了解,也曾鬧過誤會。就拿打掃營區衛生來說,在內地都是官兵自己做,到了香港駐地,官兵們很自然地去打掃衛生,結果卻引來了物業公司上門交涉。 駐香港部隊某步兵旅特種營教導員王鵬說:“因為以前英軍留下來的營區,都是一直沿用這種社會化的保障模式,我們戰士打掃了衛生區反倒是搶了他們的飯碗,他們也說如果這樣子的話他們會丟掉工作的。這件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和震撼,我們感到要想真正做到融入這個社會,就必須要學習深入了解當地的法律、習慣、風俗,只有真正了解,只有更多的學習,才能夠做到真正融入。” 這件事,讓官兵們切身體會到香港和內地的不同,也認識到尊重是融合的基礎。20年來,駐香港部隊廣大官兵嚴格遵守《香港基本法》和《駐軍法》,遵守香港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的觀念和習俗,自覺做到“遇事依法辦,執勤不擾民,守法做模范,高度重形象”,贏得香港社會各界廣泛認同,也贏得了市民的心。 香港新界錦田鄉緊鄰著駐香港部隊的空軍基地,部隊剛進駐那幾年,針對飛行噪音,部隊每年要收到20多起飛行噪音投訴。如何既保證部隊正常訓練,又不擾民,駐軍官兵邀請村民代表,一起研究解決辦法。 針對香港人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駐香港部隊調整了飛行訓練時間。在飛行線路的制訂上,也盡量避開居民區。香港新界錦田鄉事委員會主席鄧賀年說:“現在他們都是照我們的意思去做,盡量不會在民居上飛,都是圍繞著山邊和兩邊,這樣村民也可以接受。” 與此同時,利用軍隊開放日,官兵們把駐地周邊的村民們請進軍營,觀看飛行訓練,增進了解和溝通。 大帽山是香港的最高峰,有900多米高,香港人節假日的時候很喜歡來爬這座山。2016年年初的一天,香港遇到了強冷空氣的襲擊,氣溫驟降,風寒刺骨,大帽山上的道路也罕見地結了冰,又濕又滑,當天就有多名游客因為來不及下山被困在峰頂下一間保安公司的小崗亭里,所幸,附近駐香港部隊執勤點的官兵向他們伸出了援手。 當時,小小的治安崗亭里擠滿了被困的游客和救援人員,唯一的電暖器也壞了。崗亭不遠處就是駐軍某執勤點,當天站長戴航正在查崗值班,見到保安崗亭里擠滿了游客和救援人員,就主動過去詢問情況。知道受困的人缺少御寒的衣服,又急需飲用水和食物后,趕緊向上級做了匯報。駐香港部隊某航空兵團政委陳文獻說:“駐軍首長非常重視,指示我們,拿出我們最好的東西,所有的東西,來全力做好救援準備,我迅速給執勤點的官兵打電話。” 執勤點的官兵們立即展開救助,把被困的游客和救援人員安置到營區飯堂,戰士們把自己僅有的大衣拿出來,給游客們取暖。 因為天氣惡劣,部隊的給養車已經兩天沒上來,執勤點所剩的食物不多。士兵們打來了水,做了面條,煮了姜湯,并且派衛生員專門為受傷游客進行醫護。直到深夜,官兵們才協助香港政府將所有游客分批解救下山。 20年間,駐香港部隊先后17次參加香港“義務植樹日”活動,15200多名官兵為香港義務植樹92000多株;19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7600多名官兵為香港市民獻血338萬毫升,成為獻血最多的團體;10次開展慰老愛幼、關愛殘障人士活動,探訪慰問長者和幼童4300多人次;發揮文工隊、儀仗隊、軍樂隊等“香江文藝輕騎兵”作用,面向香港社會各界公演60多場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