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四軍、紅十二軍駐地舊址暨石牛鄉蘇維埃舊址。 ![]() 夏崇進愛跟孩子們講革命故事。 ![]() 夏崇進的軍禮。 ●本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通訊員 龔翠英 文/圖 開 欄 的 話 90年前,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進程。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首次入閩,促進了閩西北地區革命斗爭的發展。1930年1月,紅四軍從古田出發,經清流、寧化進入江西。行軍途中,毛澤東寫下了光輝的詩篇《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從此,閩西北大地與人民軍隊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從中央蘇區根據地到中國共產黨人創建的新興工業城市,人民軍隊在這片紅土地上建立了卓越的功勛。“軍愛民,民擁軍”,今天,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成為三明這座文明城市的璀璨名片。 在建軍節90周年來臨之際,本報開設“軍號嘹亮——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專欄,與讀者一道尋訪人民軍隊的“三明故事”,尋訪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在“再上新臺階、建設新三明”的新征程中吹響號角,砥礪前行! 寧化縣曹坊鎮石牛村(也叫雙石村)村民夏崇進,生于1916年8月,是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七團中一名失散老紅軍,現已101歲高齡了,仍然眼清目明、精神矍鑠。80多年前,他跟隨部隊輾轉閩贛兩省,英勇殺敵,身負重傷,腰背部至今還清晰地留著子彈穿過的兩個傷疤,見證著他經歷的那段烽火歲月。 16歲報名當紅軍 1930年6月,紅四軍首次進駐石牛村,14歲的夏崇進第一次見到紅軍,就覺得特別親切。當時村民還不了解紅軍,嚇得東躲西藏。紅軍用石灰水在墻上刷寫了很多標語,動員大家當紅軍。紅四軍在石牛村駐扎了10多天,殺了土豪童元欽、曹開慶家的豬,把豬肉分給群眾,很快受到群眾歡迎。 1931年6月,羅炳輝、譚震林率領紅十二軍進入寧化,在石牛村成立鄉蘇維埃政權。夏崇進毅然加入少先隊,負責在村口站崗,檢查陌生人的進村路條。 1932年11月,夏崇進參加東南游擊支隊,被編入東南游擊支隊第三連,跟隨部隊打擊國民黨反動勢力,幫助地方建立蘇維埃政權。 “我家很窮,三兄弟,我是老大,鄉蘇維埃干部動員我去當紅軍,我就去了。”夏崇進感慨道,當年的政策是參加紅軍后家里就不用交土地稅,鄉蘇維埃政府還會代耕田地,可以減輕家庭負擔,石牛村下賴組就先后有80多名村民參加紅軍,不少人跟他年齡相仿。 輾轉閩贛英勇殺敵 1933年7月,東方軍入閩攻打寧化泉上土堡,夏崇進跟隨部隊伏擊來自清流的援敵,配合東方軍攻下泉上土堡,后輾轉寧化、清流、明溪、永安等縣邊界地區打游擊。 1934年4月,東南游擊支隊被編入紅軍獨七團二營,夏崇進被編入二營六連。7月,獨七團奉命攻打永安貢川,夏崇進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扛起長長的樓梯去攻城,爬到樓梯中間時,險些被子彈擊落下來。貢川城墻高大堅固,敵人封鎖嚴密,獨七團久攻不下,傷亡慘重,只好撤離…… 夏崇進機智靈活,英勇殺敵,后調到獨七團二營五連當通訊員,曾代理受傷的連長指揮行軍作戰。 1934年8月,獨七團奉命奔赴江西廣昌,配合紅三軍團參加驛前戰役。由于上級實行消極防御和“短促突擊”的戰術,戰局陷于被動。紅三軍團在獨七團的掩護下撤出陣地,獨七團隨后撤往江西石城,靈活機智地打擊敵人。 夏崇進回憶道:“部隊在石城打了半個多月,天天與國民黨軍隊打,敵人飛機有36架,飛來飛去,見到我們的部隊,就扔炸彈,用機關槍掃射……” 身負重傷離開部隊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出發后,獨七團留在江西興國、于都、寧都、會昌等地開展游擊戰爭,破壞敵人的筑壘。 1935年春節,夏崇進跟隨部隊駐扎在江西會昌縣西江鎮。當地一家村民正在吃團圓飯,還送了幾碗菜給部隊。當時連部有八九個人,大家湊了五十元錢給村民,讓他弄些飯來,大家坐下來過了個簡單的年。年一過,國民黨的追兵就來了,夏崇進跟著部隊退往莊口鎮洛口村打游擊。 1935年2月,天剛蒙蒙亮,只聽見槍聲四起,國民黨軍隊包圍洛口村,獨七團被圍困在一個山頭上。面對逼上來的敵人,營長賴榮春命令部隊發起進攻。夏崇進伏在地上射擊敵人,一顆子彈射入他的腰背部,一左一右兩個彈孔傷痕至今清晰可見。“子彈橫著射來,從腰背部的左邊射進,從右邊穿出,血流如注。”回想當年情形,夏崇進至今記憶猶新。 受傷后,夏崇進被迅速抬離陣地。“五連有26人,我受傷時僅剩3人……”說著往事,夏崇進傷心得掩面而泣。 戰爭形勢緊張,傷員被分散安置到群眾家中。團長李集斌見夏崇進傷勢很重,特意留下治傷的藥、棉花、繃帶、紗布,安慰他說:“這藥留給你用,傷好后我就來接你回部隊,送你回連隊!” 夏崇進后來才得知,安頓好傷員后,獨七團第二天就出發了,不久在瑞金九堡鄉遭到敵人重兵包圍。夏崇進最終沒能如愿回歸部隊,傷口稍有好轉后,被國民黨抓住,隨后送往江西寧都一家醫院治療。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后,夏崇進被遣送到江西石城,后一路乞討回寧化。夏崇進感慨道:“我的衣服、背包全是彈孔,穿在身上就像乞丐。” 返鄉務農感念黨恩 返鄉后,夏崇進一直務農為生,默默耕耘,很少談起部隊的事。 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1989年以來,夏崇進享受失散老紅軍的待遇,晚年生活過得很幸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也不可能活到現在,祝共產黨萬歲!”作為一名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老紅軍,夏崇進深深地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夏崇進的兒子夏春虎介紹說,父親為人和善,樂于助人,心態很好,生活有規律,每天早上要喝一杯米酒、一杯金銀花茶,這也算是他的長壽之道。 如今,夏崇進雖已年過百歲,仍然喜歡看紅色影視劇,看到動情處,他就會情不自禁地站起來,挺直胸膛行軍禮,有時還會失聲痛哭。他經常教育子孫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勿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用鮮血換來的,要永遠跟黨走。 相關鏈接 寧化關懷革命“五老人員” 從寧化縣民政局、老區辦、黨史辦、老干局等部門獲悉:寧化現有失散老紅軍二名,曹坊鎮雙石村夏崇進,淮土鎮禾坑村廖大甲,均為百歲老人,每月享受失散老紅軍補助2000元。 寧化現有“五老人員”9名,其中機關離退休人員6名,享受離退休干部待遇,農村3名(每月980元生活補助,他們看病住院基本免費,縣老區辦為他們貼補農村醫療補助后的不足部分)。逢年過節,相關部門走訪慰問,關心老紅軍和“五老人員”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