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三明生態新城核心區的濕地公園 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李順亮 文/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三明發展的優勢所在。位于閩江流域上游的三明,全市森林覆蓋率76.8%,森林資源總量占全省1/4,這里是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明市緊緊抓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歷史機遇,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守著“聚寶盆”,更要從綠色發展中受益,生態文明建設讓三明迎來加快發展的“生態進行時”。 產城融合做足綠色文章 發揮生態優勢,抓住區域發展的“牛鼻子”,三明市做足綠色文章,規劃了總面積3157平方公里的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 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作為全省10個新增長區域之一,綠色是這片土地鮮明的底色?!敖鹧鼛А鄙暇Y明珠,沿著閩江上游沙溪兩岸,生態工貿區串起了沙縣、梅列、三元、永安、明溪主軸地帶。 以三明市區為中心,打造中部現代服務業核心片區、北部工貿產業集聚片區、西部新產業集聚片區、南部先進制造業集聚片區。還有三明經濟開發區,三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沙園、尼葛園,埔嶺汽車工業園……“‘一帶、雙城、四片、九園區’,這里是全市綜合實力最強、產業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比魇邪l改委主任謝家芹說。 “以產促城、以城助產,產城融合”,作為生態工貿區核心區域的三明生態新城,如今成為三明發展的新引擎、同城化的新載體、宜居宜業的新地域,也是三明經濟發展的先行區、體制創新的實驗區、創業興業的示范區。 綠色制造在三明崛起。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福建)分院,是國家級雙創基地,承擔科研項目20余項,擁有知識產權近100項。中節能(三明)環保產業園,是福建省首個節能環保產業運營平臺……優布局、調結構、促轉型,三明市2017年度的290個市重點項目,總投資373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0億元,石墨和石墨烯、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40億元,同比增長33.8%。 環保改革敢于較真碰硬 綠色發展,傳統工業企業同樣可以有所作為。 今年5月,三鋼(集團)公司與廣州微碳投資公司簽訂碳排放配額托管協議,并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成功備案,這標志福建碳市場首筆碳排放配額托管業務正式落地。此次托管協議涉及福建省碳排放配額360萬噸,是目前國內碳市場中單筆最大的碳排放配額托管。 作為城市鋼廠,環保事關三鋼生存。220平方米燒結機采用多項國內先進技術,技術裝備和自動控制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并配套建設三套除塵系統,實現燒結機全煙氣脫硫。焦化廠煤棚項目也在全力推進。一手抓環保,一手促發展,今年一季度,集團公司實現利潤9.09億元,取得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開展環境信用評價,探索建立企業“紅黑榜”與信用評價并重管理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推進排污權交易,在全省率先出臺了《三明市儲備排污權管理和出讓辦法》;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涉重金屬、化工等高風險行業企業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三明迎難而上,用敢于較真碰硬的改革,打造環保改革“三明樣本”,為生態文明建設添彩。 生態建設成就美麗三明 “生態功能定位,一納入紅線,你就不能動?!碧崞鹚幢Wo,三明市環保局生態科科長周毅津說,這得益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連續多年全省水質第一,最近3年,三明一共拿到了8.63億元的生態補償金。 推行“河長制”,三明換來了“河長治”。大田“易信曬河”,全省率先實時全覆蓋,入選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結束“九龍治水”新組建生態綜合執法局,也獲得第四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提名獎。 打造生態典范區,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發展理念,推動園區低碳化、生態化、循環化建設,把產業發展融入城市建設和生態建設全過程,三明生態新城被列為全國8個低碳城(鎮)試點之一。 截至去年底,泰寧成為全省首批國家生態縣,明溪、建寧、清流、將樂、沙縣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永安、寧化、尤溪、大田4個省級生態縣(市)獲得命名。全市已有87.7%的鄉鎮達到國家級生態鄉鎮標準,88.1%的村達到市級以上生態村標準。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再顯成效,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做法成為全省樣本。沙縣大膽創新,對處于水源地的林子以及天然商品林,采取直接贖買和定向收儲辦法,并且列入重點生態公益林儲備庫,讓林權所有者享受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金。而對區位人工商品林,則采取“我補貼,你來改”的辦法,進行擇伐和補種。如今,林農更加珍愛自己的林子,林子真正成了“搖錢樹”。 青山綠水為底色,旅游迎來了發展好時機,三明建設清新福建生態旅游核心區、國家級康養度假基地、世界級丹霞旅游目的地和客家文化旅游中心,推進旅游產業全面發展,泰寧、尤溪、建寧等先后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