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0月4日電(記者丁梓懿)甫度國慶,又迎中秋。伴隨著國慶祥和喜慶的余溫,今年香港中秋的節日氛圍比往年更顯濃厚。美味月餅、海上觀月、彩燈游園、大坑舞火龍……市民們或闔家歡慶,或邀友同樂,將節日過得多姿多彩、溫馨歡愉。 中秋明月夜,彩燈賀佳節。維多利亞公園里,五光十色、燈火璀璨,中秋彩燈展在這里上演。兩組大型光影裝置作品“團·圓”和“尋月”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合影留念。伴著徐徐微風,一個個提著花燈的孩童在公園內嬉戲玩耍,當空的皓月與五彩的花燈交相輝映,將孩子們的臉映得通紅。 在新界的沙田公園及青衣公園,同樣人潮涌動,熱鬧非凡。一架5米高的傳統大型走馬燈,配合多組極具特色的彩燈,將公園的夜晚點綴得光彩奪目。此外,大型民族歌舞表演、雜技表演、粵港傳統手工藝示范等節目同期舉行,讓人們大飽眼福,流連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位于港島南部的赤柱正灘一向是中秋賞月的熱門地點。人們坐在沙灘上,看著皎潔的明月從海平面緩緩升起,體會“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詩意和浪漫。 夜晚漫步于赤柱正灘,風柔浪緩。沙灘上的人們三五成群,歡聲笑語,同聚月光之下。有人將閃動的熒光棒彎折成圓形,寓意“團圓美滿”;有人燃起蠟燭,在光影中享受美食,品嘗月餅;也有人在搭好的帳篷中,與親朋把酒言歡,共敘天倫。明月當空,猶如水銀瀉地,沙灘上的人們仿佛忘了時間的流逝。 香港的海岸線綿長,風景優美,多區均有適合賞月的海灘,例如位于港島南區的數碼港海濱長廊、港島東區的石澳海灘、尖沙咀的西九海濱長廊和新界西的黃金海岸等。 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無論是在花前月下的賞月之地,還是在闔家團圓的餐桌之上,總少不了月餅的身影。酥軟香甜的蛋黃蓮蓉、鮮香松軟的奶黃流心、層次分明的五仁火腿、芳香可口的玫瑰豆沙、軟滑清新的冰皮月餅……各種各樣的月餅滿足著人們的味蕾,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美滿團圓的向往。 月至圓時,相守相伴。“不管多忙,每年的中秋節,我都會回到阿爸阿媽身邊,陪他們一起過節。”在臺灣工作的香港市民王小姐專程回港與父母團聚。在王小姐一家豐盛的團圓飯中,一盤月餅正當其中。“中秋團圓,賞月吃餅,這樣的風俗永遠都不會變。”王小姐的父親微笑著說,暖意盈心。 鼓樂齊歡舞火龍,煙花絢爛閃夜空。中秋期間的夜晚來到銅鑼灣大坑,可以看到眾多村民舞動著一條巨大的火龍在街上穿梭,平日里寧靜的小巷變得火光閃耀,煙香繚繞。香港大坑舞火龍這項傳統習俗已有逾百年的歷史,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火龍活動在大坑揭開序幕,開光儀式在蓮花宮舉行后,火龍便在一片歡快的鑼鼓聲中沿著傳統路線巡游舞動,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前往觀賞,氣氛熱烈。 據大坑坊眾福利會工作人員介紹,火龍經祭祀開光后,龍頭會系上紅帶及紙扎裝飾,寓意吉祥。這條火龍長近70米,光龍頭就重達48公斤,整條龍身要插滿7萬支線香,由近300人輪流舞動。 中秋當晚,火龍在鑼鼓聲中走出大坑,走進維多利亞公園。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場主禮時致辭表示,大坑舞火龍盛會已成為蜚聲國際的節日慶典。不少海內外旅客每年慕名而來,體驗這項既傳統又充滿活力的節慶文化。 中秋已至,喜樂未央。一輪明月、一塊月餅、一盞彩燈、一條火龍,寄托了無數人的牽掛與思念,更承載著人們對于美好未來的祝福與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