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網訊 不久前,在國家民族畫院、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主辦的“墨境相生——袁武師生畫展”上,北京畫院常務副院長袁武得意門生、我市青年藝術家張向陽精心創作選送的兩幅國畫作品《父親》《扁擔族》,引起書畫界關注,反響熱烈。 1971年出生于城廂區華亭鎮的張向陽,現為莆田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其創作題材廣泛,敢于直面生活,注重從文學、音樂等領域汲取營養,藝術語言靈活多變、不拘一格,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大展。 他的國畫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令人產生濃濃的鄉愁。《扁擔族》描繪的是農民工坐著摩托車,帶著扁擔,風塵仆仆的背影。他用濃重的筆墨和大膽的留白,使農民工頑強樂觀的精神面貌躍然紙上。以自身樸實的成長體驗,挖掘平凡題材,表現不凡的主題,這是他一以貫之的藝術追求。他的《父親》畫作亦是如此,他自己也對這個作品情有獨鐘。他說,以他父親的形象為創作題材,把“厚重如山的父愛”隱含在樸實的生活場景當中,畫面極富感染力(如圖)。 2013年,他前往北京,跟著名家袁武先生進一步研習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 在北京研習期間,他畫風突變,構圖簡潔而概括,筆墨也不再滿足于熟練的傳統文人畫“寫”的情趣和藝術形式,而是尊重自然與生活,挖掘筆墨語言的表現力度,大膽引用西畫的構成和色彩因素,作品凸顯一股沉雄蒼潤的品質。 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福建省美協主席、福建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主任翁振新評價,他的作品不但浸潤了對傳統古典文化的特殊情感,而且呈現出濃郁的人文氣息和可貴的哲理內涵。樸實鮮活的人物情態之下隱含著一種悲憫情懷,可以看出他獨特的思考角度和藝術才情。 張向陽表示,以我心,寫我畫,生活感動了他,作品才有可能感動別人,這個時代需要真情,更需要擔當。他將繼續汲取莆陽文化精神,為時代創作出更多精彩的寫意人物畫佳作。(湄洲日報駐京記者 朱志敏 徐學仕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