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0月1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宋妍成)“今年的航標數量又增加了60多座,這是港口經濟發展最真實的表現。”昨日,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標處運行保障科負責人黎其真說,過去5年,福建中北部沿海的航標數量從500座增加到766座,航標效能同步提高,達到了99.98%。 5年來,福州航標處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進海事“三化”建設,不斷夯實管理基礎,強化隊伍素質,規范管理機制運行,增強創新創優能力建設,深化主動服務理念,積極為福建自貿區建設打造安全高效的海上航路,保障地方港口經濟持續發展。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每當看到貨船安全地進出港口,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自己能為老家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感到很高興。”日前,福州航標處平潭航標站施忠坤說。 面對新一輪的發展契機,福州航標處順勢而為,發揮自身優勢,為福建江陰港、三都澳港區的擴建,“兩馬”客運航線、寧德及福清核電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海上安全保障服務。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航海保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福州航標處針對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5年里,福州航標基地、寧德航標基地相繼投入使用,使航標養護和應急反應能力進一步增強;AIS基站建設實現海區信號全覆蓋;新型中標船“海巡1620”投入使用,彌補了航標起吊能力的不足。 “現在有了這個大家伙,我們工作方便多了,航行速度快,操縱性能也好,加上兩個航標基地,我們的實際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海巡1620”船長陳德興說。 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福州航標處不斷提升發展的軟實力,不斷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創新干部考核制度,調動職工工作熱情。5年來,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編制《英漢航標術語詞典》,提升航標人員的管理能力。同時,搭建平臺為職工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每月舉辦的“青年講壇”已成為年輕人展現自我、分享知識的重要方式。 2016年4月,福州航標處創新創優技工場掛牌成立,充分發揮“工匠精神”,細處著眼、小處著手,有針對性地開展“五小四新”的創新活動,精準解決了一線航標生產工作中的技術難題,成立一年多就有8項技改成果落地,日益成為福州航標處有效提高航標保障和服務效能的孵化器。每位職工在不同的崗位,依托不同的平臺,不斷成長,推動福州航標不斷向前發展。 推廣使用創新項目 5年來,福州航標處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緊跟科技前沿,推廣使用了多個創新項目。 比如,為提高航標處的內部管理水平和外部保障能力,他們先后推廣使用了遙測遙控,航標管理人員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實時查看所有航標的動態數據。NFC在航標上的運用使航標器材有了“身份證”,“它多大年齡了、去哪里了”都能一手掌握。 橋區防撞系統的研發,改變了傳統橋梁加固防護模式,由橋梁被動防撞向船舶主動避讓轉變,船舶進入警戒區,系統自動判斷船舶動態并將危險信息傳遞給駕駛員,使船舶在橋區安全行駛。 航標巡檢現場核查系統(APP)使航標工作人員隨時查看航標信息,“以前每個航標巡檢,都要打電話跟值班室核實航標的動態數據,看看是否正常,現在有了這個APP就方便多了,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可以隨時查看航標數據,再也不用麻煩值班室的同事了。”福清航標站的航標工林昌柱說。 堅持奉獻服務社會 “我們已經是連續四屆省級精神文明單位了,今年參評第五屆。”福州航標處黨群工作部謝志勇自信地說。 5年來,福州航標處始終堅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服務范圍不斷拓展。他們每年堅持“春風行動”,受資助的學生陸續進入大學校園,學業有成的大學生不斷送回誠摯的感謝。 福州航標處還積極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對口支援貧困村、貧困戶,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今年對永泰縣長慶鎮南尾村實施精準扶貧志愿服務,捐資修路,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積極組織社會志愿服務,比如,臺風過后清理街道,開展交通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引導身邊人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