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下稱“中大”)醫學院聯同外國研究團隊于17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稱,亞洲的炎癥性腸病發病率在21世紀出現明顯上升,香港發病率更于過去30年上升近30倍,每百萬人有26宗新癥。 中大早前聯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展開世界首項分析全球炎癥性腸病于21世紀發病率及流行率的回顧研究。研究人員收集全球有關炎癥性腸病的最新數據后,發現炎癥性腸病于21世紀開始出現流行病學轉移。 自1990年起,西方國家的發病率和流行率保持平穩,但其他地區的發病率和流行率卻不斷上升,原因或與西方文化影響力增加、越來越多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習慣改變有關。其中,香港最新的炎癥性腸病發病率為每百萬人有26宗新癥,比鄰近地區嚴重。 研究團隊指出,需要準備完善的臨床基礎設施和醫護人員來處理這種復雜而醫療成本極高的疾病。中大估計,香港過去10年炎癥性腸病個案的累積開支逾2.24億港元。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表示,病例數目還未到頂峰,未來10年是找出此癥成因及預防方法的黃金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