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閘”以來,互認基金銷售一直呈現“北熱、南冷”的態勢。伴隨著今年市場結構性行情明顯,恒指不斷創新高,內地資金跨境配置的需求日益旺盛。作為連接內地與香港的跨境投資渠道之一,“北上”互認基金受到投資者青睞。外管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累計銷售197.27億元人民幣,分紅或贖回72.40億元,凈銷售124.87億元;同期內地互認基金在香港累計銷售5.86億元人民幣,分紅或贖回2.46億元,凈銷售3.40億元人民幣。 具體來看,根據外管局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份之前,香港互認基金已連續5個月出現資金凈流出。相比之下,今年5月至9月份,香港互認基金已連續5個月獲得資金凈申購,且除7月份之外,凈申購金額都大于9億元。其中,9月份,香港互認基金申購20.84億元人民幣,分紅或贖回5.79億元人民幣,當月凈申購15.04億元人民幣,為今年凈申購最高金額;8月份,香港互認基金申購15.72億元人民幣,分紅或贖回6.24億元人民幣,當月凈申購9.48億元人民幣;7月份凈申購3.14億元,6月份的凈申購金額也超過9億元,5月份的凈申購金額更是超過11億元。相比而言,10月份香港互認基金凈銷售只有不到3億元,環比9月大幅縮水。 而今年1月到4月,北上互認基金的銷售額為12.39億元人民幣,分紅或贖回16.49億元人民幣,資金凈流出4.10億元人民幣。而10月份最新數據顯示,北上互認基金單月申購9.43億元,分紅或贖回6.74億元,當月凈申購2.89億元人民幣。數據表明,10月銷量雖持續攀升,但增速明顯下滑。 有分析人士表示,匯率變動、市場環境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等因素都會對互認基金銷售有直接影響。而10月份銷售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投資者“畏高情緒”的體現。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持續上漲,年初至今漲幅高達35.75%,10月恒指總體漲幅為2.85%。納斯達克今年以來漲幅27%,標普500今年以來漲幅15%,其他亞太市場重要指數都似乎在呈現著牛市格局。“臨近年末,可能有投資者放棄繼續追高而選擇落袋為安,致使銷量增速有所下滑。所以這種銷量趨緩并不會成為長期趨勢?!痹摲治鋈耸糠Q。同樣的,7月份北上互認基金銷量增速下滑的數據也可以佐證這樣的觀點:今年7月份,香港互認基金申購8.15億元人民幣,贖回5.01億元人民幣,當月凈申購為3.14億元人民幣,相對應的是今年7月份恒指漲幅高達5.23%,為半年來漲幅最高的月份。美股三大股指也整體高位震蕩,迭創歷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