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峰生態紡織科技產業園初具規模。 (記者? 林羅曉?攝) 沖刺年終之際,記者走進位于秀嶼區的華峰生態紡織科技產業園3號車間,只見從德國引進的高端織造設備正在開足馬力不停運轉中,一個技術人員可以負責4—5臺設備的運轉操作。恒溫恒濕的車間內,沒有了過去紡織車間那樣人頭攢動、轟鳴吵雜,新設備、新技術的使用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極大地節約人力,這里生產出來的新品種、新花型、新材料的面料備受客戶青睞。 華峰生態紡織科技產業園項目作為建設美麗莆田30個重點攻堅項目之一,總投資20億元,建成后年產5萬噸高端運動鞋服面料,年產值達50億元,目前1-8#廠房已投產,生產與建設正在熱火朝天地同步推進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華峰既積極引進高端設備,又注重研發新的生產工藝,在原料生態、加工節能、使用低碳產品可循環等方面形成獨特競爭力,不只是適應市場,更是引導了市場需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創新,讓我們更加堅定依靠自主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決心?!比A峰公司總裁辦主任陳錦程表示,企業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加快傳統工貿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努力成為提供紡織技術與應用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的現代紡織企業。 在企業展示廳里,記者看到由華峰研制的“Haptic”整體鞋面材料,一改過去傳統鞋面復雜工藝,只需布料成型、水性環保印刷等幾道工序,就能讓鞋面一次成型。這種新型的鞋面無車線,彈性柔軟,圖案豐富,視覺效果好,目前訂單已接到2020年。另一旁,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彈性提花網布,也是一次織造成型,無需縫合拼接,廣受市場歡迎。目前華峰每年自主開發面料有300多種,形成了“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格局,多家國際知名品牌與其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從傳統產業到引領潮流,這種質變是源自華峰堅持每年遞增50%以上研發投入的積累。華峰從美國引進Kamran博士領導產品設計開發、從德國引進Thomas博士負責材料開發,在全球組建200多人的國際化研發團隊,同時還與東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目前,華峰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級科技項目10項,申請專利263項;主導或參與制定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17項,確保企業產品始終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當下,以華峰生態紡織科技產業園項目為龍頭,總投資155億元的華峰一攬子項目建設正全面開足馬力,擂響了攻堅的戰鼓。隨著這些項目的相繼投產,將帶動我市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煥發出新的生機。 □湄洲日報記者 吳琪娜 企業發展制勝法寶 引進高端設備,加大研發投入,研制新型鞋面,還吸引海外博士加盟……探訪華峰生態紡織科技產業園,濃濃的創新氛圍撲面而來,“科技產業園”名副其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已成為各界的共識。華峰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傳統工貿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力,不只是適應市場,更是引導了市場需求,依靠創新闖出了一片新天。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時不我待。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部署,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做大做優增量、改造提升存量,為產業發展增添創新引擎,為建設美麗莆田、加快趕超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持久動力。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華峰引才聚才、借智借力,成為其創新突破的一大法寶。應著力壯大創新隊伍,實現人才集聚發展。(湄洲日報記者 朱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