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猩紅熱近期再襲香港,10歲以下兒童最高危。衛生防護中心過去四星期,共接獲10宗學校或幼兒中心爆發個案,今年首11個月,累計接獲1946宗呈報個案,較去年同期急升56%,當中兩宗要入住深切治療部(ICU)。香港醫學會表示,猩紅熱患者若同時患流感或水痘,加劇病情惡化,嚴重更可致死。猩紅熱雖無預防疫苗,但打流感針或水痘針,有助減輕其嚴重程度及后遺癥。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過去四星期有267宗呈報個案,亦有10宗院舍爆發,涉及六宗小學、四宗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有22人受影響。今年首11個月接獲的1946宗猩紅熱呈報個案,患者年齡介乎兩個月至43歲,當中96%人為10歲以下兒童,大部分個案病情較輕,有36%人需入院治療,包括兩宗個案需入住深切治療部,至今沒有死亡個案。 病征如感冒 容易忽視 衛生防護中心稱,今年猩紅熱個案的整體流行病學及臨床病征,與過去數年的相似,至今無證據顯示引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近期出現基因變異。醫學會稱,與過去數年一樣,受影響的絕大部分為10歲以下兒童,呼吁市民要特別留意幼兒及學童的個人衛生,包括在觸摸口鼻眼前一定要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高發病期更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以防感染。 醫學會會董、兒科專科醫生唐繼升表示,近期天氣變化、抵抗力差及季節性流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令猩紅熱個案出現回升,預料本月至下月的感染情況會持續上升。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感染,潛伏期為一至三天,病徵如感冒,包括發燒、喉嚨痛、身體和頸部出紅疹等,尤其是低燒,家長容易忽略這些病征。 唐繼升稱,猩紅熱患者若同時患水痘或流感,加劇病情惡化,嚴重更可致死。他特別提醒家長,必須按照醫生指示,讓患病子女服用完整10日的抗生素療程。治療猩紅熱須及早,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及用藥量,若延遲治療,細菌入血流至心臟或腎臟,會引發并發癥,嚴重甚至出現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等情況。 曾有兩童同時患水痘死亡 醫學會副會長、兒科專科醫生陳以誠稱,香港2011年有兩名兒童因同時患有水痘而死亡,現時2014年之前出世的兒童未獲資助打水痘疫苗,建議家長應盡快帶兒童接種相關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