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 保良局歷屆主席會主席 聯泰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東南網香港12月14日訊 (本網記者 徐倩)「我在紡織界專業領域、香港社會工作等方面積累了三四十年經驗,對香港發展有著自己的體會和理解,我希望能夠參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為香港和國家做更多的事情。」11月24日,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報名正式拉開序幕,閩籍著名企業家、慈善家陳亨利將參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陳亨利說:「這個世界變化很快,香港應該緊跟國家發展的步伐,在大政方針的指引下發揮自身優勢。」提及國家發展政策,他的話題總離不開「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規劃。采訪中,陳亨利對這兩大熱點話題表達了他的看法。 陳亨利接受東南網香港站記者采訪。 把港人善心融入「一帶一路」 在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耳濡目染下,陳亨利始終把「善」烙印在心頭,他非常關心慈善和教育事業。在保良局工作時,他推動建立香港第一間直資小學——陳守仁小學,同時還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辦社區書院,為中學畢業生提供深造機會。 「香港人是很有善心的。」陳亨利說,「所謂『民心相通』,應該把香港人的善舉融入當中,用善心牽起多國同心,連接慈善之路。」就像陳亨利自小從父親身上學到的那樣,「事業發展到哪里,慈善就要做到哪里」。修馬路、蓋幼兒園、建小學、修老人院……他在點點滴滴中回饋社會,服務大眾。 在菲律賓,陳亨利(后排右二)支持專門協助街童的Tuloy Foundation。 目前,陳亨利參與推動的慈善活動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在菲律賓,聯泰集團與當地專門協助流浪街童的Tuloy Foundation開展了多項長期合作項目,培養他們有一技之長,改變他們的人生;在柬埔寨,陳亨利支持一項「流動眼科手術車」扶貧行動,為柬埔寨當地患有白內障卻無錢醫治的人提供幫助。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向陳亨利頒發感謝狀。 陳亨利建議將香港的慈善模式推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將東華三院、保良局的豐富經驗與各方面民間資源相結合,選取可行性高的慈善項目在個別國家試點。 創新無處不在 合作創造未來 在今年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香港團隊共有51個發明榮獲獎項,包括6項特別大獎、34面金牌、15面銀牌和2面銅牌。香港的創新可見一斑,陳亨利驕傲地說:「香港創新基礎非常好,但是要研究如何把研發結果量化、市場化,創造實實在在的效益。」 陳亨利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香港必須抓住的機會。首先,香港和內地城市應該取長補短,香港在金融方面有優勢,也能夠把握國際市場脈搏,就把融資交給香港,內地幅員遼闊,就把量化放在內地。其次,香港背靠龐大的內地市場,如果本地創新與內地的市場化能結合,對香港來說大有益處。再次,必須注重政府層面的合作,加快創新的成果轉化。 現在內地正大力提倡創新,陳亨利表示,香港雖然有創新的基礎,但不能停下追趕的步伐,香港創新氛圍還可以再濃烈些。大多年輕人初出茅廬,缺乏工作經驗,如何指引、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起步階段也是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陳亨利認為,創新產業發展也將惠及香港,香港金融市場發達,有很多針對不同種類、層次和發展階段創新項目的天使基金,創新氛圍起來了,香港的金融也會煥發新顏。除了資金,香港「一國兩制」獨特的制度優勢、國際化的法律環境、融貫中西的人文文化都是香港可以發揮的優勢。 香港泉州同鄉總會與泉州晚報社簽訂儀式。 作為創新精神的倡導者,陳亨利也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著創新。朋友對他的評價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人」。陳亨利祖籍福建泉州,在擔任香港泉州同鄉會會長期間,他思考如何打通信息和溝通障礙,更好地把泉州鄉親團結起來,「用報紙,或許是個好方法」。 有想法更有執行力,陳亨利在計劃之后便與泉州晚報社取得聯系,講明用意后雙方愉快達成協議,《香港泉州報》由此誕生。 改變帶來機遇 發揚「獅子山精神」 香港能從一個漁村發展成為如今的國際大都市,和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分不開,成長足跡中都印刻著「拼搏」二字,將這股拼搏精神融入創新中,跟上時代步伐,香港就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站穩腳跟。 發展中是否有規律可循?陳亨利表示,香港應沿著國家發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放眼未來,陳亨利說:「科技變化翻天覆地,我們需思考如何教導下一代,讓香港青年更好地面對未來世界的機遇和挑戰。」 陳亨利告誡香港年輕人,在人生旅途中,有許多機會從身邊悄悄溜走,抓住了就可能改變一生,一定不要忘記獅子山的拼搏精神,學會善于發現和抓住機遇。 醫療須緊跟「福建計劃」 在「廣東計劃」通過之后,一個念頭閃過陳亨利的腦海——香港也可以有「福建計劃」。在他極力推動和多方建議之下,「福建計劃」終于在今年通過,符合申請資格并選擇到福建省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將得到香港政府的現金援助。 香港老齡化正日益加快,據人口推算,到2036年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長者。香港地方小、消費高,遠離大都市,去二線城市、中小城市退休,對長者來說可能是更佳的選擇。 雖然已有「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但很多長者仍不愿意去內地生活。長期居住在廣東和福建的香港長者可領取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但如何在當地得到醫療服務是一個問題。陳亨利提議,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和廣東、福建進一步合作,為居住在廣東和福建的香港長者提供醫療服務,更可考慮委托香港慈善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等,協助提供服務或發放有關福利,這樣長者便能安心在內地養老。對于特區政府來說,長者在內地生活、看病消費平均低於香港,政府財政支出和醫院負擔也會因此減輕。 陳亨利提議,「一帶一路」中「民心相通」可以在大灣區實踐,現在廣東和福建試行香港長者退休計劃,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也可以推行類似計劃。 「十九大報告是一份極其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對香港實踐『一國兩制』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希望各界朋友一起積極參與到國家發展的大潮流中,把握機遇、發揮作用,共同為中國夢不懈奮斗。」陳亨利表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是港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幸參選,深以為榮,希望今后有機會在全國人大代表的平臺上,為祖國和人民竭力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