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昨晚,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在市區梨園古典劇院舉行,17朵“梅花”同臺競艷,梅花大獎獲得者裴艷玲壓軸出場,精彩的演出引來掌聲不斷。 當晚的演出薈萃了京劇、昆曲、梨園戲、高甲戲、黃梅戲、徽劇、越劇、淮劇等劇種。據悉,“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是中國文聯和中國劇協攜手打造的文化品牌,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已經有150多場演出,深受觀眾朋友喜愛。 泉州作為“戲曲之鄉”,常有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來泉交流,在去年舉辦的中外戲劇展演中,來自全國各地的8朵“梅花”就曾聚泉演出,給泉州戲迷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像此次17朵“梅花”同臺演出在泉州的戲劇發展史中還是首次。 □記者 陳智勇 張九強 文/圖 梅花獎獲得者單仰萍(右)和章瑞虹表演越劇《梁祝》選段 眾“梅花”與泉州緣深 演出由開場舞《百花爭艷》拉開序幕,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和泉州市打城戲傳承中心攜手展示泉州戲劇文化的魅力。 緊接著,來自中國歌舞劇院的梅花獎獲得者陳小朵上臺,獻唱《瑪依拉變奏曲》;隨后,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獻演高甲戲《連升三級》選段,由“梅花獎”獲得者陳娟娟領銜演出;高甲戲剛唱罷,來自北京的梅花獎獲得者、著名的梅派青衣于蘭就登臺,演唱京劇《杜鵑山》選段“家住安源”,現場氣氛被推向高潮,掌聲不斷…… 此次來泉演出的梅花獎獲得者中有不少曾來泉交流演出過,與泉州有著深厚的“戲緣”。擔任這場晚會主持人的梅花獎獲得者龍紅和吳京安均多次來泉交流,特別是吳京安還來泉拍攝過《施瑯大將軍》。 梅花大獎獲得者裴艷玲表演昆劇《林沖夜奔》選段 多位“二度梅”同臺交流 這場演出大咖齊聚,精品云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演出還有多位梅花大獎和“二度梅”獲得者蒞泉同臺演出。我市“二度梅”獲得者曾靜萍率先上場,獻演梨園戲《董生與李氏》(選段);緊接著,“二度梅”獲得者王平與“梅花獎”獲得者呂洋,聯袂表演了京劇《四郎探母》(選段);昆曲著名武生林為林是此次來泉交流的另一位“二度梅”獲得者,他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昆曲《呂布試馬》,他們精彩的演出讓現場掌聲不斷。 最后出場的是梅花大獎獲得者裴艷玲,她是著名的京劇、昆曲、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此次獻演了昆曲《林沖夜奔》(選段),她雖身為女子,年過七旬,卻在舞臺上成功塑造了“一身正氣、俠肝義膽、鐵骨錚錚的血性男兒”林沖。據悉,梅花大獎是對三次獲得梅花獎的藝術家的譽稱,目前全國戲劇界僅有七位演員獲此殊榮。為了感謝泉州觀眾的熱情,裴艷玲加演了其拿手好戲京劇選段。 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曾靜萍表演梨園戲《董生與李氏》選段 廣大戲迷過足“戲癮” 昨晚的整場演出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不少演員現場加戲,現場座無虛席。 “這么大規模的梅花獎獲得者齊聚一堂同臺演出,在戲曲之鄉泉州還是首次,讓廣大戲迷過足了‘戲癮’。”活動的牽線者、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主任何杰說,今年10月份,中國劇協組織專家來泉調研時,該中心協調組織的泉州戲曲專場演出,讓中國劇協領導和專家們對泉州戲曲藝術贊賞不已,并為泉州戲曲藝術的群眾基礎所打動,于是,臨時增加了此次的慰問演出。 消息傳開后,許多戲迷爭先想到現場感受戲曲大咖的風采和藝術魅力,在演出前就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不僅泉州戲迷熱情高漲,還有不少戲迷是從上海、浙江、江西等地趕來。來自浙江臺州的李麗媛是位鋼琴老師,她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單仰萍十分著迷,“她的唱腔十分優美,對人物的刻畫十分到位”。“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梅花獎獲得者同臺表演,不虛此行。”來自上海的連潔也是鐵桿戲迷,她工作才一年多,這是她第三次“追戲”到上海之外觀看演出。 梅花獎獲得者汪育殊(左)表演徽劇《呂布戲貂蟬 小宴》選段 相關新聞 弘揚本土戲劇要守住自己的根 ——梅花獎得主暢談泉州戲劇藝術 昨晚,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在市區梨園古典劇院舉行,演出前后,記者采訪了部分梅花獎獲得者,他們與記者暢談藝術,分享對泉州戲曲文化的印象。 “通過戲劇走近泉州文化” ——“二度梅”獲得者、浙江昆劇團團長林為林 我上個世紀80年代,就來泉州演出過,當時是“梅花獎”藝術團福建行,參演劇種和藝術家人數較少,但京劇、昆曲、梨園戲等主要劇種都有,當時我就與“二度梅”獲得者曾靜萍同臺演出過,對泉州戲劇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后通過梨園戲、提線木偶戲、高甲戲等進一步了解了泉州獨特的文化。2009年,還在法國與泉州提線木偶戲同臺演出過。泉州提線木偶戲有自己獨特的表演藝術特色,在全國劇種之中有自己十分突出的優勢。 昆曲與梨園戲藝術風格較接近,此次來泉交流能再次與曾靜萍同臺演出,感到十分榮幸。 “數十場演出, 泉州觀眾最熱情”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江西省文聯副主席龍紅 在2018年元旦佳節來臨之際,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獎藝術團來到美麗的泉州,舉辦“扎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為主題的慰問演出,很高興自己能擔任這場演出的主持人,與泉州觀眾分享中國戲劇藝術的魅力。 這是我第三次來到泉州,在我參與主持的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下基層”的數十場慰問演出活動中,泉州戲迷觀眾無疑是最熱情的。 “守住票友,守住戲劇之根”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內蒙古戲劇家協會主席武利平 我是喜劇演員,以表演小人物為主,這與泉州高甲戲有許多共通之處。 此次來泉,我深感泉州是一座不張揚的城市。現在許多北方人了解泉州的企業品牌,但是來到泉州后我發現,泉州的文化魅力遠遠高于企業品牌。這座城市保留了許多古老文化建筑,保留了傳統人文的特質和閩南獨特的文化氣息。 “守住自己的票友,守住自己的根。”泉州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不要盲目地“走出去”,本土文化在走出去時,首先要讓本土的觀眾喜歡,留住“自留地”才能走得更遠。只要自己的觀眾喜歡了,“走出去”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弘揚本土戲劇文化就是要立足傳統,守住我們的根,跟上時代的脈搏。(記者 陳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