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石板材礦山塘口的堆渣場已基本完成覆土、種草、種樹,曾經裸露的礦山山體,如今逐漸披上綠裝……這是昨日記者在“永定紅”紅色花崗巖主產地洪山鄉石材礦山看到的可喜景象。 洪山鄉境內石材共儲備200億立方米,可采量45億立方米,年生產“永定紅”大理石30萬立方米,銷往東南亞十幾個國家以及全國各地。由于早前石材生產加工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視不足,礦山廢渣就近順坡傾倒,污染問題突出,去年以來,永定區重拳出擊、多措并舉,推進全區石材行業染污整治。 在對86家石材廠全部實施停產關閉整頓的同時,永定區大力實施礦山尾礦廢渣整治和廢棄礦山綠化。記者從永定區國土資源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洪山、峰市飾面石材礦山已全面實施復綠,共覆土47萬余平方米,種草種樹面積44萬余平方米,種樹近16萬余棵,播撒草籽1.2萬余斤,清理廢石料1萬余立方米,永定石板材礦山復綠取得成效,礦山青山掛白現象已大為改觀。 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項目被列為2017年福建省重點項目和龍巖市重中之重項目,這也是永定區“工業再造”“二次創業”和長遠發展的重要載體。為讓石材邁入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永定設立永定紅(福建)石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福建海峽客家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發集團)和洪山本地石材企業參股,推動石材礦產整合、生產整合、銷售整合。 “截至11月底,已完成場地作業面約850畝,土石方工程量約180萬方,已完成10個礦山的延續辦證,規劃建設、土地征遷和企業搬遷等都取得較大進展。”海發集團董事長張俞平告訴記者,項目投資估算15億元,分三期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3000畝,可容納182家加工企業。園區建成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開采、統一加工(園區)、統一銷售”的經營管理模式,以整合資源市場、促進產業發展為重點,堅持總量控制,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石材精品和配套產品,培育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力爭將園區打造成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據張俞平介紹,按規劃,到2020年,永定區將建成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石材交易會展中心,打造成閩粵贛邊區域性最大的石材生產加工營銷基地。與此同時,企業全部達到環保要求,實現達標排放;石材生產產生的“三廢”中,廢氣達標排放,廢水100%循環使用“零排放”,礦山生態得到基本治理,實現了“紅色石材,綠色開采”的目標。(記者 陳良錦 石芳 通訊員 蘇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