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入夜的旺角,到處人山人海、熱鬧喧嘩。游客和市民喜歡的各種街頭小吃,門庭若市。 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中新社香港1月9日電 (記者 楊喆)香港9日公布的一項市民“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香港經濟及就業情況較過去數年理想,令市民對個人財政及整體經濟信心均有所改善。 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自2004年10月起對香港市民進行定期調查,以了解市民對香港消費信心的變化情況。調查內容包括回看過去一年及現在的“目前狀況指數”、展望未來的“消費者預期指數”以及綜觀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綜合消費者情緒指數”。3項指數均以100定為中性,高于100為正面,低于100為負面。此次調查結果由去年12月7日至17日電話隨機有效訪問614人得出。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目前狀況指數”為77,“消費者預期指數”為88.7,“綜合消費者情緒指數”為84,均持續從低位改善,較上次調查錄得升幅,再打破2007年后的記錄。 調查發現,過去一年個人財政狀況表示“轉好”的比例與上次結果相若,均為19%,表示“轉差”的由47%減至43%,表示“一樣”的有所增加,為38%;展望未來一年的財政狀況,表示會“轉好”的由上次的18%微跌至17.3%,表示“轉差”的由34.5%跌至31.4%,而表示“一樣”的則由47.6%增至51.3%。 對于未來一年的香港經濟前景,持正面看法的受訪者由上次約25%微增至26.6%,持負面看法的受訪者比重則由上次約36%增至約38%,顯示市民對香港短期經濟前景看法未有太清晰取向。至于對香港未來五年經濟前景的看法,持正面看法的水平變化不大,約23%,持負面看法的比例由上次的36%跌至31%,顯示市民對香港長遠前景看法雖也審慎,但較短期展望相對樂觀。 民建聯在調查報告中指出,調查今年錄得的指數水平是過去10年以來最高紀錄,反映市民消費信心已較接近金融海嘯前的看法,但指數水平仍是呈100以下的悲觀情緒。市民對經濟前景仍未感樂觀,證實香港經濟及市民實質生活素質仍需進一步提升。 報告指出,中共十九大為香港帶來眾多新機遇。香港在背靠祖國的情況下,憑借本身擁有的發展優勢,未來應大有作為。報告建議香港拓展“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商機,持續強化香港金融產業,推進創科產業及落實智慧城市藍圖,促進高增值產業發展,積極推動旅游業發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