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林劍波 陳榮富) 莆田全力實施《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一年來,這個市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宜居港城,努力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 美麗莆田需要產業支撐,機制創新給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去年,荔城區企業總量達到70193戶,翻了一番,位居全市各縣(區)之首。”17日,莆田荔城區工商局局長黃志雄介紹說,主要是因為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莆田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務數據平臺,“最多跑一趟”清單占總審批數量92.6%;同時,全面推行“多證合一”,企業只需在工商部門“一份表格、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即可辦理“多證合一”執照,涵蓋43個行政審批和涉企事項,實現“一照走天下”。去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5.4萬戶。 經濟發展紅利與全民共享。 數據顯示,莆田去年民生支出176.2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完成全民參保登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居全省前列;新建幼兒園項目17個、中小學項目93個,新增中小學學位8500個;建成首批11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改造提升100家村衛生所,千人均病床位達5.16張。脫貧攻堅、醫療、教育等事業穩步發展,在全省率先成立藥聯體,實現藥品陽光采購、醫保管辦分離和業務同城通辦。藥品采購聯合體在省級掛網價格的基礎上,醫聯采購體與企業進行“二次議價”,進一步降低藥價,減輕群眾負擔。 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同時,莆田的人居環境也得到改善。去年,莆田首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即獲成功;同時,生態綠心保護修復項目獲評“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不久前,木蘭溪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莆田全面整治環境衛生,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村。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186個村莊完成污水整治。荔城區新度鎮青垞村是革命老區村,過去環境臟亂差,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村,人居環境美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