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村幼兒園處將新增一上“飄帶”橋入口;鐘法路靠北江濱路東側將再架設一過路天橋,使“飄帶”橋形成左右對稱、回流循環 ◎南山水岸將延伸至戰備大橋,建設“南山橋畔”驛站 ◎加快實施“一江兩岸四橋”夜景提升工程,裝點南山水岸沿途岸線,勾勒出九龍江上各橋的秀美輪廓,使“夜漳州”更加靚麗靈動 漳州新聞網訊(記者 蘇雄鋒)23日下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檀云坤到鐘法路“飄帶”人行天橋、南山橋廊橋、舊中山橋、南山水岸、僑村等地調研,強調要把全市深化“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當好“四個先鋒”動員會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以“五湖四海”建設為抓手,持續探索“生態+”模式,延展“生態+”效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春節前夕,漳州古城連接南湖片區的“飄帶”人行天橋、南山橋廊橋全面開放,瞬間成了朋友圈的“網紅”,受到了市民的熱烈歡迎,節日期間前來賞燈觀景、拍照合影的群眾絡繹不絕,僅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八期間,高達15.6萬人次上橋。檀云坤對群眾出行安全問題很是掛心,本月初他就專門調研開放前的安全保障工作。昨日,他又來到現場,與有關部門負責人邊走邊看,共同研究每一處細節的完善,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商議確定在僑村幼兒園處新增一上橋入口,讓人群更易疏散、孩子們出行更方便;在鐘法路靠北江濱路東側再架設一過路天橋,使“飄帶”人行天橋形成左右對稱、回流循環,真正實現順暢其流。他強調,要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注重實用管用,盡快確定設計方案,加快啟動新過路天橋項目建設。要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抓緊設置好人流量智能控制系統,做好設施保修、環境保潔,完善提升鐘法路橋閘景觀,讓天橋更加安全、有序、暢通、美觀。漫步南山橋廊橋,兩岸山水美景盡入眼簾。檀云坤實地察看了廊橋改造提升有關情況,要求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在觀景亭等處添置好桌子長凳等設施,滿足男女老少不同群體的需求。 隨著天橋、廊橋的開放,前來南山水岸“溜達”的市民也不在少數。檀云坤走下廊橋,踏入南山水岸,登上老中山橋,研究謀劃整個片區的更新提升,議定拆除老舊建筑物,提升綠化景觀,將南山水岸延伸至戰備大橋,建設“南山橋畔”驛站等事項。同時要求,加快實施“一江兩岸四橋”夜景提升工程,裝點南山水岸沿途岸線,勾勒出九龍江上各橋的秀美輪廓,使“夜漳州”更加靚麗靈動。僑村是漳州老城的有機組成,檀云坤來到這里,察看了西姑池等的環境治理和道路交通情況,要求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整體保護、修復、提升,盡可能地減少工程量,加快路面改造,補植綠樹美化環境,努力打造慢生活生態休閑空間。 調研中,檀云坤強調,探索“生態+”模式,漳州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需繼續深化。我們要按照十九大提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要求,持續探索“生態+”模式,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提升,延展“生態+”效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市領導張琳光、張慧德,薌城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