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走進華安縣高車鄉前嶺村,只見漫山遍野的茂谷柑,沐浴在冬日暖陽下,綻放著誘人的金黃色光芒。前嶺村目前已投產茂谷柑300多畝,去年產果五十多萬斤,產值達數百萬元。目前,全村已種植的1000多畝、8萬多棵茂谷柑,三年內全村人均可增收3萬余元。短短幾年時間,小小茂谷柑,變成了前嶺村民致富的“黃金果”。 謀出路,找奔頭 茂谷柑在前嶺村的歷史并不長,甚至可以用短暫來形容。在前嶺村談到茂谷柑種植,村民總會提到一個人——村委會主任郭日建,村里的茂谷柑最早就是由他引種的。8年前,郭日建在外出時偶然嘗到茂谷柑,一入口就被它獨特的味道吸引住了。“用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一見鐘情’,哈哈哈!”說及當時的感受,年近五十的郭日建還是禁不住笑起滿臉的褶子。 “可是茂谷柑是在外地吃的,您為什么會聯想到要引種它呢?”面對記者的疑問,郭日建的臉部表情頓時變得凝重起來。他說,當時他在村里任監委會主任,村財一年不到5萬元,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種竹子、養蜜蜂等,經濟狀況普遍不好。如何帶領村民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這個問題一直在他的腦海里縈繞。他從第一次吃了茂谷柑后,就對它念念不忘。后來,郭日建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到,茂谷柑是寬皮桔和甜橙的雜交后代。上個世紀70年代,茂谷柑由美國引入臺灣種植后,才逐漸在福建閩南開始試種。由于茂谷柑皮薄多汁、風味濃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市場上比普通柑桔價格高出很多。郭日建堅定地認為,茂谷柑在水果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必須發動村民盡早種植,闖出一條致富路。 讓村民統一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他最初倡議大家種植茂谷柑時,響應者寥寥,反對者倒不在少數。有人認為鐵觀音是華安的一張名片,應該大力種植茶葉;有人認為茂谷柑在市場上知名度不高,種了到時賣不出去……為了讓村民相信自己的判斷,認可茂谷柑這個產品,郭日建連續兩年買回一千多斤的茂谷柑,讓村民免費品嘗,連他愛人都說他是傻子。可就是在他“傻傻”地做了兩年思想工作后,村里終于有20多戶人家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干。2012年10月,郭日建帶領全村20多戶一起種了13000多棵茂谷柑小苗,勇敢地邁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