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區城南鎮華建社區推動科普進社區,建立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讓孩子們在科技游戲和科學實驗中找到樂趣,學到知識 東南網3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李加進)春節期間,寧德蕉城區城南鎮華建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里總是人頭攢動,笑聲飛揚。 “你們快過來看呀,這個機器人好帥,真是太神奇了!”在工作室一角,幾名小學生正開心地擺弄著手中的遙控器。墻角的科普儀器前,一些家長帶著小孩操作儀器,感受科學的奧秘;一旁的動手區內,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制作模型,拼接道具。 “華建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是蕉城區第一家社區科學工作室,工作室功能齊全,科普性強,可為孩子們提供多項科普體驗活動。科普進社區讓青少年在科技游戲和科學實驗中找到樂趣,學到知識。這對完善社區服務,推動社區文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華建社區支部書記陳茂林說。 華建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于2016年10月27日掛牌成立。建設資金60余萬元,其中寧德市科協撥了43萬元,社會各界捐助17萬元。經過一年多來的改造提升,工作室面積由100多平方米擴大到300多平方米。工作室設置科技體驗區、科技活動區、作品展示區、體感游戲區、VR體驗區、科普e站等6個區域,包含了各種科普實驗器材,集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于一體,吸引了不少學生前來。 在館內設置的“動感地面”,參與者可通過虛擬聲光感應進行踢足球、彈鋼琴、打地鼠等互動體驗,投影設備能隨時變換為可容納30人觀影的科教影院。 在體驗區,男孩們對磁力線、太陽能發電、飛輪儲能等裝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女孩們則更偏好手工、模型擺拼等小制作。 “孩子喜歡來這里,大人也放心,這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家長彭順朱感嘆地說,“平時孩子除了上學、回家,可去的地方太少了。社區有了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孩子就有了好去處。” 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彌補了社區科普宣傳的短板,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參與科學實踐的活動場所,特別是對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及群眾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有推動作用。陳茂林說,科學素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潛移默化植入青少年內心。目前,工作室的管理、衛生保潔、設備維護都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承擔。今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社區會盡力爭取將一些流動科技館巡展后的展品,補充到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