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網北京電 3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以《一雙球鞋》為題,播發了對全國人大代表、市長李建輝的采訪。 該新聞報道說,莆田有4000多家制鞋企業,七成以上鞋類產品用于外貿出口,2017年產值增長18.7%。莆田制鞋,優勢不僅僅在數量,全世界為此重新打量莆田的鞋廠。如雷貫耳的“中國制造2025”具化到莆田,是政府和企業對自身的清晰定位。“中國制造”的榮譽,倚靠萬千企業一次次訂單的正名,緩緩砌就。 李建輝說,大家對莆田鞋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都認可質量好。莆田制鞋行業起步比較遲,只有30多年,又是多小散雜。現在有了嚴格規范的管理,對一些不符合行業標準的堅決予以淘汰,通過公安打假,以及質監、工商部門進行市場規范。 李建輝介紹,去年他接待過來自美國的協豐制鞋廠董事長,耐克的高端鞋都是在這個廠做的,比如科比的簽名鞋,喬丹的簽名鞋。這位董事長說其在越南也有工廠,像這樣高端鞋,越南廠的報價每雙鞋是17美元,拿到莆田這個廠來報價,要35美元。但是這位董事長還是要在莆田生產耐克高端鞋,盡管成本高一點,但工藝、質量信得過。 在李建輝看來,更重要的是,當年的小作坊主們,有了與上游企業談判的底氣。 李建輝說,多、小、散、雜的工廠,對上游材料的要求沒有話語權。莆田去年成立了“眾協聯”,聯合莆田的知名品牌成立了一個平臺企業。所有這個產業的材料集中采購,既降成本,也可以提高質量,更對材料的標準、質量有了話語權。現在有200多家供應商進入這個平臺,主動為莆田需要的鞋業材料在研發。莆田通過這個平臺的采購,可以年為鞋業節省30億元,這30億元就是企業的利潤。 一雙莆田鞋,鞋底、鞋面造型幾乎無可突破,“創新”從何下手?對此,李建輝介紹,莆田在創新個性定制的模式,“鞋店20分鐘之內可以把你的腳整個3D掃描下來,準確地量出你腳底承載力的分布點,然后通過智能制造,快速地做出一雙適合你自己腳的鞋”。 李建輝表示,莆田要聯合創牌,與技術監督部門一起打造莆田好鞋,著力打響區域性鞋品牌。“穿鞋要穿自己腳舒服的,國人制造的,有中國文化、有工匠精神而且有中國創新技術的鞋。我就一直穿著,當初只是想試一試,穿了之后就不想換下來”。 (湄洲日報記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