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網訊 3月16日是農歷正月廿九,市區文峰天后宮舉行媽祖元宵“尾暝燈”祈福活動。作為我市正月元宵結束前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寓意把所有的喜氣、好運帶到新一年里。 當日上午10點,記者在現場看到,上千盞大紅的姓燈在風中搖曳,寓意祈福媽祖庇佑,恩澤一方百姓,給整條街增添了喜慶氛圍。文峰天后宮旁的廣場搭起了大紅色的遮陽棚,棚內的舞臺上,由莆仙戲劇院傾情獻演的戲劇《大五福》正在上演,戲劇繼承傳統,重新編排,特色鮮明,韻味雋永。演員們扮演“福祿壽喜財”五星君,舉行布福儀式。隨后,文峰天后宮工作人員給現場的市民每人分發一對紅燈籠,進行布福、接福、散福,臺上臺下一片喜氣歡騰。 此次祈福活動結合了傳統祭典、經典戲曲、迎福接福、燭山火母等極具民俗特色的文化內容。當晚,文峰天后宮還舉行慶元宵點燭山火母和大型民俗踩街等活動(如圖)。燭光盈動的燭山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觀賞。夜幕下,文峰天后宮擠滿了敬香祈福的群眾。當晚8點許,踩街隊伍游行至文峰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莆田民間流傳一句話,“鬧元宵文峰宮起,文峰宮止”。據了解,文峰宮媽祖“尾晚”元宵傳統延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每年都有國內外信眾前來進香祈福。元宵后,以“頭牙”為界限,莆田正式進入春耕季節,開始新一年打拼。(湄洲日報記者 周凌瀚 實習生 劉丹/文 記者 陳斌/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