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溪村航拍場景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上杭縣溪口鎮的革命基點村——三溪村,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田野,干凈整潔的村道,樹蔭下休閑納涼的村民,呈現出一派和諧、安康的新農村景象。 三溪村位于溪口鎮西北部雙髻山西南山麓,由竹壩里、溫屋坑、蕉坑、上三溪、坪畬、興彩6個自然村組成,共192戶780人。“三溪村是一塊紅色熱土,也是一塊綠色沃土。”村黨支部書記邱憲民告訴記者。 紅色故事代代傳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三溪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農民武裝暴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東二區第六鄉蘇維埃政府。在反“圍剿”斗爭中,三溪村建立農民赤衛隊,有45人報名參加紅軍。新中國成立后,有35人被評為革命烈士,被錯殺的蘇區工作人員和革命軍人有14人。 三溪村所轄的6個自然村都是革命基點村。基點村群眾為支持紅軍游擊隊受到敵人多次殘酷摧殘,不怕犧牲,前赴后繼,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946年11月4日,中共杭巖工作團(后為上杭工作團)在竹壩里成立,這里成為了上杭革命領導中心。原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昭娣就從這里走上革命道路。她15歲當上上杭縣蘇維埃政府女工部長,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堅持在贛南閩西打游擊戰。抗戰爆發后,她留守閩西堅持斗爭,直至解放,解放后她擔任上杭縣第一任縣長。 “綠色”產業助農致富 沿著河邊村道行走,那一幢幢嶄新樓房和新橋、新路都是“新景”,展示著新村變化。 三溪村距集鎮6.5公里,海拔585米,全年平均氣溫17.5℃,全村總面積18321畝,其中,耕地面積931畝,山林面積15184畝。近年來,三溪村依托竹林資源優勢,積極爭取上級對革命基點村的政策扶持,連續7年對6000多畝竹林進行人工科學施肥,同時開通了竹山便道50公里。在此基礎上,利用肥沃的土地,村里大力推動食用菌香菇、木耳等特色種植產業,年栽培達30多萬袋,成為當地百姓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并積極鼓勵種植蘆柑,該村成為了“坑口”牌蘆柑重要基地之一。 村民們依靠“綠色”種植業逐漸走上了致富路。經濟發展了,村民們甩開膀子建設村莊,很快路平了,燈亮了,配套設施完善了,安全的自來水也喝上了。2013年三溪村被列為縣美麗鄉村環境建設示范村、宜居環境建設試點村。“現在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下一步,我們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這一塊,利用村里的優勢,建設淡水魚垂釣基地、采摘園等。”邱憲民告訴記者。(記 者 施薇 郭亦斌 通訊員 斯乾 煒洪 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