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館”建筑圖。(圖片來源:香港“大館”官網) 近日,被當地人稱為“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作為香港至今最大的文物保育和活化項目,在歷經約長達10年的維修后,如今完成活化,計劃于今年5月29日開始分階段對外免費開放。 香港中區警署建筑群位于中環,是一處具有170多年歷史的建筑群,曾是英國殖民統治的法治中心。“前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前中央裁判司署”都曾設置于此。 該建筑群“大館”之名也由來已久,事實上早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當地的各大報章已稱呼中區警署為“大館”,其后,這一叫法就被一直保留了下來。 斗轉星移,“大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后被確定為香港法定古跡。2008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政策將一些歷史建筑及法定古跡活化再用,其中就包括“大館”。“大館”的活化計劃由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合作實施,并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成立了一間非營利公司——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以“大館”為營運名稱負責該建筑群的營運。 “大館”活化計劃按照香港文物保育的最高規格執行,致力于保留歷史建筑原貌,給館內的歷史建筑群賦予新生命。保育計劃包括其中16座歷史建筑和兩處戶外空間保育活化重用,還特別保留了屹立于警署多年的芒果樹,并建設兩座新建筑美術館和綜藝館,用作藝術展覽與表演空間。 如今完成活化的“大館”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據了解,“大館”將分3個階段開放,首批開放11座歷史建筑,包括警察總部大樓、監獄長樓、沐浴樓等。另外4幢建筑,包括槍房、已婚警長宿舍、未婚督察宿舍和中央裁判司署,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對外開放。至于2016年曾有部分倒塌的已婚督察宿舍,其復修方案及開放安排等詳情,后續也將公布。此外,“大館”還將舉辦古跡導賞團、藝術導賞團、表演和展覽等活動。 屆時,在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訪客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昔日作為警署、法庭和監獄等用途的建筑,還可通過各種形式的導賞團、歷史故事空間、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和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深入探索香港的歷史,以及過去該歷史建筑群在香港的法治、秩序和外圍社區發展中所擔當的角色。(編輯:趙鳳艷 根據香港文匯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新社報道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