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莆田荔城區西天尾鎮龍山村的“清風茶話室”里,坐滿了人。一位“老師”被大家圍在中間,一群“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從黨對監察工作的領導,再到監察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全覆蓋……”主講人是西天尾鎮紀委書記許瑾。她用莆仙方言講解,通俗易懂,“學生”是村里的黨員干部和周邊的一些群眾。他們認真聽著、記著,還不時接過話茬提問,交流互動。 龍山村位于福廈公路兩側,近年來由于區位優勢,村里抓住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契機,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但是,個別黨員干部法治意識淡薄,存在輕微違紀的苗頭。 “村里快要換屆了,有個別村干部心思不穩,從而影響了工作。還有個別非黨員村干部錯誤地認為,自己不屬于監察對象,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許瑾說。 茶話室里,龍山村支書游劍青認為,村干部在認識上有偏差,是自己在思想、黨紀教育等方面沒做到位。“當前,一定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游劍青說,邊喝茶邊聽黨課,氛圍輕松,黨員干部聽得進、記得住,形式新穎,效果不錯。 說起“清風茶話室”,許瑾解釋道:“主要是想搭建一個黨建平臺,既能傳遞黨的聲音,又能傾聽群眾意見。”每到周六,茶話室就免費提供茶水。村支書、老黨員、退休干部等都來到這里,一起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及相關文件內容。 “以前,覺得自己是非黨員村干部,不屬于行政監察法的監察對象,自從在這邊聽了課后,樹立了正確的認知。”龍山村村監會干部楊建良說,他現在還成了一名宣講隊隊員。 茶話室里,還有專人將群眾訴求詳細記錄在“民情臺賬”里。村民陳秀珠是第一批“茶客”,現年64歲,患慢性病多年,生活困難。5月12日,她到茶話室反映情況之后,鎮紀委人員馬上對接落實,由村里根據陳秀珠的實際情況,將其聘為村保潔員,每月工資900元。陳秀珠很是感激。 “在茶話室,黨員干部一起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章黨紀和法律法規,黨員的宗旨意識和法紀意識增強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精氣神提振了。通過干部與群眾的交流談心,了解了群眾的困難、訴求并進行幫助解決,干群關系也越來越和諧。”游劍青說。(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吳震 翁曉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