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進校園中,孩子們比對上了妝的漢劇演員畫臉譜。鐘文鋒 攝 立足傳承,擴大保護陣容 非遺保護當從娃娃抓起。5月16日,武平縣首批非遺傳承教育示范基地授牌儀式舉行,武平縣第二實驗幼兒園、第二附小、中山中心學校和萬安中心學校等4所學校成為該縣首批非遺傳承教育示范基地?!胺沁z是我們客家文化的結晶,非遺傳承教育進校園不但豐富了教學課程,也增強了師生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意識,將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弘揚。”武平縣文體廣新局局長舒健說。 推進非遺進校園、進課堂,讓孩子們在近距離接觸非遺、了解非遺,是龍巖市擴大非遺保護隊伍、傳承非遺文化、延續非遺血脈的一項重要舉措。 龍巖市省級非遺項目“連城拳”,在當地政府支持及有關單位的推動下,被列入全民健身活動重要項目。與此同時,實施連城傳統拳進學校計劃,作為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目前連城各學?;緦崿F連城拳進課堂,成為學校課間操活動的特色亮點。 2016年以來,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組織專業人員在龍巖市松濤小學開設特色課程,向同學們講解漢劇中的行當,展示漢劇表演中的身段、指掌拳、水袖、刀槍等武功,開展豐富多彩的“閩西漢劇”興趣小組活動,廣受學生歡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5所中小學校開設了非遺課,每年開展活動達300多場(次)。 龍巖市博物館還積極探索非遺展示傳承基地建設,創造性地以“讓孩子從手機里走出來”為主題,在館內設立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土樓營造技藝體驗區、國家級非遺項目雕版印刷體驗區互動項目等十多個項目,吸引了60多萬人次到館參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