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建議 向海而興,開海而盛。當前,寧德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天時地利,正當其時。它事關生態保護和寧德未來可持續發展大局,更是寧德從“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前進的必經之路。海上養殖也關乎沿海成千上萬養殖戶的民生大計。因此,推進中既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也要以人為本,兩者統籌兼顧,科學實施。記者結合走訪的所見所聞和方方面面的建設性意見,提出幾點建議: 一、規范養殖,科學設置行業準入門檻 摸清“家底”,通過無人機航拍等多種手段,對已有漁排登記造冊,先行固定現有漁排布局,防止養殖戶趁機惡意搶建擴建。同時嚴格落實全市對海水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養殖區的規劃布局,對現有禁養區內的海上養殖全面清退,限養區和可養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此基礎上,科學設置行業準入機制,嚴禁新上漁排使用杉木、松木等質量較差的木材,逐步淘汰現有效益低、污染大、抗風浪能力弱的傳統木制漁排,大力推廣新型漁排。 二、源頭治理,斬斷傳統漁排非環保材料來源 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生產、銷售傳統漁排塑料泡沫浮球、纜繩、板材等企業的整治力度,依法關停非法企業,從源頭上斬斷傳統漁排非環保材料來源。同時,制定傳統漁排材料(尤其是泡沫浮球)的回收鼓勵政策,考慮可通過“以舊補新”,減輕新型漁排建設成本。 三、示范引領,逐步推進傳統漁排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現有新型漁排安全、環保、抗風浪的示范引領作用。可考慮在養殖區域同步布局便利店、餌料店、技術指導、便民服務等功能區,打造海上新型漁排示范綜合體,用可看可學可行的示范實效,以點促面,推進傳統漁排改造升級。同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域一品”特色新型漁排示范區,如霞浦海域,結合攝影旅游,打造“海上風光攝影示范區”;在福鼎崳山海域,結合海島風情,打造“海上露營示范區”;在蕉城三都海域,打造“海上牧場漁旅融合示范區”等,探索新業態,融合發展。 四、創新機制,探索多種新型漁排建設模式 傳統海上漁排養殖涉及千家萬戶,受個體規模、資金等條件限制,“一刀切”式地改造傳統漁排,恐有難度。建議因戶施策,不斷創新機制,探索多種形式新型漁排建設方式。對有一定資金基礎的養殖戶,輔以資金、貸款、政策等扶持,引導按標準自主建設新型漁排;對發展資金短缺的,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等作用,以“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家庭漁場”等模式,“大漁帶小漁”,合眾資金、合眾技術,抱團建設發展;同時,統籌規劃、生成項目,引入有實力的新型漁排生產企業,聯手建設新型漁排“養殖公寓”,以租賃形式交于養殖戶使用,逐年回收成本。 五、完善保險,解除海上漁排建設發展后顧之憂 保險是養殖戶防抗天災的最后一道屏障。目前,寧德市海洋養殖保險多為風災指數保險,理賠依據臺風等級,難以有效規避養殖風險。采訪中,也有部分漁民反映因測風點設置不一、投保區域不同等原因,存在理賠不到位現象。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優化相關理保標準、機制,解除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同時,由于新型漁排的質量優越性,可考慮由政府、企業補貼新型漁排投保。(閩東日報采訪組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