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2日電 (記者 曾平)香港科技大學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該校與北京大學合作,首次測定具原子解像度的DNA復制機器三維結構。此項研究為設計和篩選抗癌藥物提供不同角度與方向,已于7月初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 科學界在半世紀前已經提出DNA復制概念,但DNA雙螺旋如何分開并啟動復制機器的原理卻仍是未解之謎。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戴碧瓘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合作,借助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成功解析真核生物DNA復制起始位識別復合物(ORC)的高解像三維結構,并揭示該復制機器運作的分子機制。該結構清晰解釋ORC如何在DNA堿基中尋找正確合適的位點,從而啟動DNA復制。 DNA復制機器三維結構的高解像度測定,可以提供更好的靶點,從而方便抗癌藥物的設計和篩選。同時,此分子結構訊息揭示復制機器的工作機制,有助理解ORC功能缺失相關遺傳疾病的根本成因。 戴碧瓘解釋,如果有過多的復制起始位點,就會加快基因組的復制速度并縮短細胞分裂周期,這是癌癥細胞的一大特征。因而研究或可啟發藥廠從不讓DNA啟動復制的方向設計抗癌藥物,這是研究可能的應用方向之一,而所有與DNA復制有關的疾病也都可從中衍生可行的解決問題之法。 戴碧瓘又解釋,如果啟動復制的起始位點太少,就會延緩細胞生長,如果在胚胎發育的關鍵階段,可能導致畸形發育。她推想原基性侏儒癥的成因或許正在于此。 戴碧瓘表示,此項研究始于2013年,今后還會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高寧的團隊繼續相關研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