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泰寧站記者站 熊明歡 通訊員 廖寧 “入股漁業合作社,‘坐著’就能拿錢,去年分紅我領了1050元,加上我們夫妻倆在電站務工,脫貧沒問題了。”7月30日,泰寧縣大龍鄉角溪村的羅爵長笑著對入戶訪查的鄉紀委干部說。 角溪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其位于角溪河流域,水域面積達800畝,庫容量350萬立方米,且水流平穩、水質優越,漁業養殖條件得天獨厚。 2016年3月,角溪村成立了漁業合作社,以戶為單位進行籌資,每戶最高可購買30股,每股500元,106戶村民和村財共籌集資金103.9萬元。其中角溪村民委員會入股26萬元,20萬元作為村財增收項目資金,6萬元作為扶貧專項資金。全村12戶貧困戶,每戶補助5000元入股合作社,產生的紅利作為貧困戶收入。 2017年,角溪村漁業合作社按總股金的15%分紅,共計155700元,全村106戶股民共購買2078股,每股可分紅近75元。以“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變“輸血”為“造血”,解決了貧困戶持續增收的問題。 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反映出了當地貧困戶收入的變化,這是大龍鄉黨員干部帶領貧困戶苦干實干的結果,同時也是全縣黨員干部為脫貧攻堅努力的縮影。 “除了入股漁業合作社之外,鄉里還補助3000元讓我養香豬。能享受的政策都享受了,有你們的關心幫助,相信今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2017年脫貧的角溪村村民張治貴說。 此外,泰寧縣還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等多元扶貧模式,助力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駛入“快車道”。 為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泰寧縣紀委對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20%比例隨機開展入戶訪查。重點訪查退出標準和程序是否合規合法,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被脫貧”等現象。 截至目前,全縣各鄉鎮紀委已對2017年脫貧的貧困戶訪查305戶,占比31.4%;對未脫貧的貧困戶訪查40戶,占比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