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近日,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研究團隊研發出有助治療各種癌癥的新技術,用人體內的紅血球制造出大量的胞外囊泡,作為運輸治療癌癥藥物的載體,成效達八成,成本及治療費用僅是舊技術的1%。研究團隊已在老鼠身上證明該技術不產生任何副作用。 據報道,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黎月明表示,胞外囊泡能通過細胞之間的膜傳輸蛋白質及其他大型分子,有助細胞互相溝通,因此適合用作藥物載體。 以往要將藥物運送到癌細胞的胞外囊泡,需要嚴格的凈化技術,不僅耗時且產量低,需要數十億計的細胞才能提取足夠的胞外囊泡。現在用超速離心技術凈化紅血球,僅50毫升的紅血球便可產生一層厚厚的胞外囊泡。 城大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史家海稱,新技術采用血管內注射及肌肉注射兩種療法,將胞外囊泡連同治療癌癥的藥物注射入人體,通過血液傳輸至發病部位,到達八成的癌細胞。 該技術可拮抗當癌癥因突變而產生的抗耐藥性,還可治療白血病及地中海性貧血等非癌癥疾病。過去用干細胞制造胞外囊泡時,會攜帶致癌基因,可能造成腫瘤的進一步擴增,但現在用紅細胞制造,安全性高,因為紅細胞不會攜帶任何遺傳物質。 史家海還指出,該技術預計5年后可用于臨床使用,注射1次的費用是3000元港幣,是舊方法的1%。團隊現在正進一步研究紅血球胞外囊泡的特性和改造,以令傳輸癌癥藥物的基因治療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