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樓層,市民帶著孩子前來就診。新華網 肖和勇 攝 “輸血”為先 走進武平縣婦幼保健院,只見門診綜合大樓外墻處“思明樓”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這座占地20多畝的新醫院,是思明區對武平縣重點援建的民生項目之一。 婦幼保健院是武平縣婦幼衛生和計生工作的龍頭和業務指導中心,擔負著保障全縣婦女兒童身心健康的重任。因為醫療條件不具備,2009年至2012年,武平縣婦幼保健院不得不暫停了部分業務科室的工作。 為了改善當地百姓的就醫環境,2013年武平縣將婦幼保健院遷建列為重點民生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3600余萬,思明區撥付了800萬元的援建資金。 2017年10月,武平縣婦幼保健院完成整體搬遷。相比上個世紀80年代的老舊場地,新建成的保健院占地面積擴大了8倍,產科兒科床位擴增了4倍,業務量增幅達40%。 武平縣婦幼保健院院長陳桂蘭介紹說,如今的婦幼保健院,門診大廳窗明幾凈,病房內小廚房、免費Wi-Fi、空調等設施一應俱全,新生兒沐浴中心、孕婦學校、盆底治療中心等一批配套項目相繼建成,填補了當地婦幼保健事業發展的多項空白。 “今年大約有300例新生兒在新醫院生產。放在以前,這是不敢想象的。”聊起新樓投用一年多來的變化,武平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黃進才也有頗多感慨。 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沿海較發達縣每年對口扶貧重點縣的財政幫扶資金不少于1200萬元。 來自思明區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思明區援助武平縣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項目資金5000萬元,用以支持武平民生實事、教育文化、產業發展和扶貧開發等事業建設。 多年來,來自思明區的援助資金,不斷注入武平縣的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項目,補齊當地民生“短板”。 2017年,思明區援助武平縣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項目資金1300萬元,其中,用于投入貧困戶脫貧項目785萬元,包括補助建檔立卡貧困戶13854人、共207.8萬元,充實“山海協作貧困母親救助金”5萬元,支持29個貧困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補助244.2萬元,支持異地扶貧搬遷項目328萬元。 此外,“思明區武平獎學助學”基金項目持續幫助武平學子圓“求學夢”,2017年獎助高校新生和在校中小學生285人、51萬元。 “造血”為要 一直以來,福建把加快推進扶貧重點縣與沿海發達縣共建產業園區作為深化山海協作的重要抓手,并在項目招商、技術幫扶、產業鏈延伸、資金落實和用工幫困等方面實現共建,以此來增強扶貧重點縣的“造血”能力,讓“輸血”扶貧變為“造血”扶貧。 武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便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孕育而生。 2017年5月正式運營的武平高新區由武平縣和思明區攜手共建,以武平工業園區為基礎,融合巖前、十方工業集中區,形成“一區三園”的空間布局,是福建首個縣域省級高新區。 目前,這里已聚集了一大批優質企業,例如福建鋼泓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三板”上市企業,成為“中國不銹鋼家居第一股”;福建正德科技公司獲得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企業獎,其新型顯示專用設備技術在全球同行業中技術先進等等。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165家企業入駐園區,當年就實現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同比增長18.92%,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產業幫扶,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在新一輪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協議中,思明區和武平縣將以項目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兩地產業配套協作和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思明區還將鼓勵支持該區企業到武平縣投資興業,不斷將產業鏈、供應鏈平臺向武平縣延伸,努力提升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成效,加快形成“發展飛地經濟、促進山海互動”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武平縣在第十三次黨代會上也提出了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采取“借智”工程,通過山海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讓創新成為該縣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 武平縣相繼出臺了《培育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實施方案》《關于印發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十五條措施的通知》《電子商務發展獎勵扶持政策》等政策措施,實施企業創新鼓勵激勵辦法,推動創新發展的深入實施。如今的武平,企業成為聚集創新人才的主體,科技活動人員正以每年29%的速度增加。 依靠外部“輸血”與自我“造血”,武平社會、民生、教育、經濟和扶貧開發等事業的道路越走越寬。 2017年,武平縣蟬聯“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2018年上半年,武平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86億元,增長7.2%,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374元,增長8.8%。 當前,福建省在原有“山海協作”的基礎上提出打造閩東北和閩西南兩大經濟協作區,以進一步形成雙輪驅動、南北互動、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 在武平縣委書記陳廈生看來,武平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良機。 “我們將立足互補雙贏,把閩西老區的政治優勢與廈門思明改革開放的發展優勢有力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雙方協作,提升改革開放水平,促進經貿交流人員往來,共同在高素質發展和趕超發展重任中,在加快推進閩西南經濟協作建設中發揮思明作用,體現武平作為,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