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8月31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31日舉行“填補空白Ⅱ:考古新發現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展覽開幕典禮。展覽精選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珍藏瓷器158件/套,以最新考古發現的御窯瓷器為核心,輔以永宣及成化時期的精選標本作對比展示。 展覽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合辦。展期為9月1日至12月16日。 展覽策展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器物)王冠宇表示,本次展覽中的絕大部分展品于近期才得以系統整理及修復完成,為首次境外展出。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姚進莊表示,展覽呈獻的158件/套珍貴文物中有過百件精品屬于2014年考古發掘出土。香港中文大學有幸成為首個全面系統展示此次考古發現的學術機構。 2014年,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北麓發現數量空前的正統、景泰、天順時期的御窯瓷器和瓷片,面貌豐富,工藝精良。 王冠宇說,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是明代歷史上的特殊時期,帝位頻繁更迭、政局動蕩混亂,御窯瓷器的生產狀況也顯得撲朔迷離。該時期的御窯瓷器不落正規年款,令傳世品的斷代及深入研究舉步維艱,中外陶瓷史學者以“空白期”等類似概念統稱這一時段。 “本次展覽中既有厚重巨作,也不乏輕盈巧制,反映出正統、景泰、天順時期景德鎮瓷器的最高水準,力證此時期的御窯生產不僅沒有停滯,更持續進行著實驗與探索,充滿活力。”王冠宇說。 據悉,為配合展覽,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還將舉辦主題演講和研討會,邀請中國內地、韓國、日本等地的學者和專家分享該時期瓷器的研究及學術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