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展開搜捕行動。 (市公安局提供) 看似光鮮的玉石珠寶銷售公司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微信上句句甜言蜜語背后卻充斥著惡意和欺騙;賭石致富的誘惑下是一個個早已設下的“陷阱”……這是一家裝修豪華、員工眾多的玉石珠寶銷售公司,但實際上卻從事著電信網絡詐騙的勾當。 8月28日,市公安局抽調百名警力在寧德和中緬邊境同時開展抓捕收網行動,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130余名,扣押作案電腦、手機、詐騙話術單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徹底搗毀了這個詐騙團伙。 一家“特殊”的玉石珠寶公司 今年7月,我市兩家公司的異常狀況引起了公安機關的注意。 兩家公司的投資者同為數名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年少多金,駕駛豪車,頻繁出入高端娛樂場所,生活奢侈;兩家公司雖分別為科技公司和玉石珠寶公司,但招聘的員工卻清一色全是話務員;員工上班時間也很是怪異,定在下午15時至凌晨這樣非正常時間;8月初兩家公司合并,重金租下了市區某寫字樓的某一層,卻始終不見開展正常業務…… 經過調查,警方發現,這家合并后的玉石珠寶公司的銷售多在網絡上進行。為此,民警們偽裝成普通市民添加了該公司業務員微信號。在微信中,自稱“某小姐”的業務員絕口不談玉石銷售,而是和民警聊起情感話題。幾天之后,雙方逐漸建立了網戀關系。這時,眼見時機成熟,該業務員開始向民警推薦起賭石,并邀請民警進入一間YY網絡直播室。 在YY直播間,一名主播正在中緬邊界的賭石毛料市場選購和切割賭石。這時,業務員又開始動員民警也買塊試試。 “幾百元的賭石可能開出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翡翠。”“如果資金上有壓力,我們可以一起合買”……在業務員的勸說下,民警“勉為其難”地購置了一塊價值數百元的賭石。 幾天之后,賭石郵寄了過來。翻看著手頭看似“美觀”的賭石,民警很是疑惑,這樣一塊石頭到底價值多少? 要逮住狡猾的“狐貍”,就必須理解玉石這個行業。8月初,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侵財大隊副大隊長林應與同事飛往云南,前往直播中的中緬邊界小城。 在賭石毛料夜市,每天從17時夜市開張,到凌晨攤點收攤,民警們奔波于各個攤位,聽攤主介紹經驗,與顧客一起打著手電看毛料……4天下來,漸漸摸清了賭石門道。原來直播中,主播們兜售的高價賭石竟多是無人問津的廢料或是經過包裝后的作假料。 在云南期間,民警們還找到了直播中的“賭石毛料市場”。民警驚訝地發現,這個直播中熱鬧的賭石市場是直播人員在租住的房屋內,自行搭建的場景,就連不時往來的顧客也都是臨時聘請的“演員”。 被利益蒙蔽了良知的年輕人 隨著調查的步步深入,這家打著玉石銷售名義,實則從事著電信網絡詐騙的玉石珠寶公司逐漸浮出水面。 8月28日,市公安局抽調百名警力在寧德和中緬邊境同時開展抓捕收網行動。 當天下午4時,在市區某寫字樓其中一層,當這家玉石珠寶公司內眾多業務員正忙著對接各自“業務”時,民警們“從天而降”。 在公司內,警方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83名。這些人員年齡最小的不足16歲,年齡最大的也不超過26歲。他們都是被該公司在網上發布的高新招聘信息所吸引來的。當天剛剛18歲的小陳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小陳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招聘信息。招聘中,除了需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外,對學歷和工作經驗并無要求。這令小陳很心動。 應聘進入公司后,小陳領到了一個注冊性別為女性的微信號和一本話術問答(即如何與受害人交流的問答手冊)。主管告訴他,他的業務是不斷地添加微信好友,引誘對方來直播間賭石。剛開始,小陳也不安、彷徨過,甚至一度放棄過這個工作,但在同事的慫恿下,加之不斷上漲的工資,抱著僥幸心理的小陳越陷越深。 短短幾個月,小陳的“業務能力”突飛猛進。從入行的收入不足千元,到月入2萬。在被捕前,他8月份的“銷售”業績已達十多萬元。原本他打算干完這個月,就帶上大學錄取通知書踏上求學路,但隨著民警的出現,他的美夢破滅了。 被捕當天,小陳的父母已計劃好晚上在家中為他慶祝生日,但最終,小陳在看守所內度過了這個邁向成人的特殊生日。 后知后覺的受害者 案件收網后,每天辦案民警都會接到反映被該公司詐騙的求助電話。大部分受害者都是看到案件相關新聞報道后,才恍然大悟。 受害者張先生便是一個這樣后知后覺的受害者。在今年,張先生在網上認識的“女朋友”動員下,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分別10余次購買賭石,總金額近20萬元。一塊在主播口中價值30萬元的賭石,甚至被他裝飾起來,作為鎮宅之寶。“案發后,我咨詢了行內人,那個‘鎮宅之寶’根本不值錢。”張先生后悔不已。 記者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侵財大隊了解到,該公司整個詐騙流程分為:“下餌”“釣魚”、“開發”三個階段。在“釣魚”階段,由業務員通過婚戀網站、微信附近人、微信漂流瓶等手段,不斷找尋潛在“客戶”,并通過網聊與“客戶”建立較為親密的關系。在“釣魚”階段,判斷“客戶”的消費能力,精準制定最接近“客戶”心理承受能力的消費計劃。隨后進入“開發”階段,引誘“客戶”進入YY直播間,通過現場觀摩賭石購買和切割,調動“客戶”的購買欲望,再由業務員引誘“客戶”單獨購買或合買玉石,完成開發。 在“公司”內,民警們還發現了一些名為《質量客戶整理》和《聊天報表》的表格。 “愛我愛得死去活來,要去離婚,開飯店,有點小錢,隨時開(‘開發’)他”“三明人,開發共兩次,一共開了3600,平時很省錢,跟我買毛料之后每天靠榨菜和幾毛錢空心菜過日子”“已經宰了三刀了,準備第四刀”……在這些表格上,業務員們詳細記錄了近期自己所取得的“業績”、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們在辦案中發現,其實受騙者絕大多數不是高收入群體。他們受騙的原因除了詐騙集團的周密性和專業性,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受害者都存在不切實際的‘一夜暴富’念頭。”辦案民警說。 民警提醒,賭石既然被稱為“賭”,就有很大的風險,懷著賭的刺激和一夜暴富的心理參與賭石,更多的是財產的損失,特別是犯罪分子事先設下層層圈套,極有可能讓人頃刻間傾家蕩產。民警同時提醒,網絡交友須謹慎,談及金錢須當心,“美女”頭像背后極有可能都是“摳腳大叔”。 □ 記者 茹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