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21日電 題:連接港珠澳大橋 香港大嶼山將駛入發展快車道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香港最大的島嶼——大嶼山將不再是香港西部的盡頭,而是通往世界和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橋頭經濟”潛力蓄勢待發,大嶼山東部大規模填海造地亦勢在必行,將助力大嶼山駛入發展快車道。 “港珠澳大橋通車將是大嶼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身兼香港特區政府大嶼山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的測量師劉炳章表示,港珠澳大橋通車后,大嶼山將具備“雙門戶”的功能,成為香港融入珠三角的一個重要連接點,對大嶼山發展起催化作用。 劉炳章預期,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粵西完善與港澳的聯系,將會加快發展。作為重要的連接點,大嶼山將成為珠三角,尤其是粵西商旅抵港的第一站,擁有近水樓臺的地利優勢。大嶼山發展潛力巨大,有利香港社會及經濟的長遠發展。 把握“橋頭經濟”機遇 對于港珠澳大橋帶來的發展機遇,由大嶼山企業和地區組織牽頭成立的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蔡國璋指出,大橋為大嶼山帶來占地甚廣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其上蓋發展具極大潛力,有足夠條件發展“橋頭經濟”。 蔡國璋期望,特區政府通過對香港口岸人工島產業規劃發展,例如︰設立一站式旅游體驗中心,發展醫療保健旅游、創新科技支援服務中心、科技交易平臺及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等,以提供更多商業空間、服務和經濟類型,創造新優勢產業,進一步促進大嶼山的經濟及就業。 當下,毗鄰香港口岸人工島的香港國際機場,也緊鑼密鼓推進機場北商業區“SKYCITY航天城”建設。“SKYCITY航天城”占地約25公頃,預計2023年至2027年間全部竣工。 蔡國璋分析,香港口岸未來能與“SKYCITY航天城”發展成為“橋頭商業區”,加上東涌新市鎮都會中心區竣工,將供應大量商業、零售及酒店用地,進一步提升大嶼山的旅客接待能力,大嶼山可望收獲可觀的經濟收益升幅。 需要更多土地配合發展 研究大嶼山土地發展的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干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說,港珠澳大橋通車后,與大橋相關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也將分階段開通,大嶼山北部將迎來發展的有利時期。但他強調,大嶼山交通日臻完善,也需要更多土地配合城市發展。 在黃元山看來,港珠澳大橋開通后,要充分發揮大嶼山的地利優勢和潛力,必須進一步突破自身的發展限制——大嶼山面積達147平方公里,較香港第二大島嶼香港島的面積大上近一倍,但平地不多,大部分地方為山嶺,約70%土地被劃作郊野公園,不能隨意發展。 因此,黃元山十分認同和支持香港特區政府近日提出的“明日大嶼愿景”。這個跨越20至30年的愿景,計劃在大嶼山東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目標發展宜居城市與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這有助大嶼山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成為更多港人安居樂業的地方。”黃元山說。 同時擔任特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的劉炳章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香港傳統核心商業區“寸金尺土”,如不發展新核心商業區降低企業營商成本,長遠將損香港競爭力。他有信心將來會有更多珠三角企業穿過港珠澳大橋來到大嶼山進行商貿活動。 時光荏苒,如今全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建設亦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加上未來數年大規模填海造地,大嶼山的未來發展引人期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