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莆田10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陳榮富 通訊員 伊曉燕 朱崇飛)工藝美術是莆田重點打造的千億產業集群和“五大品牌”之一,門類眾多,已形成古典家具、金銀珠寶等幾大分支。全市現有近30萬從業人員、7000多家生產企業(含個體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去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465.7億元,占全省32%。 近年來,莆田從平臺搭建、標準再造、市場開拓等方面入手,推進工藝美術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提升總體設計水平和研發能力,打造權威區域品牌。 平臺發力,虹吸效應凸顯 “入駐企業達150多家,有10多家正在裝修,預計春節前后開始運營。”26日,在北高黃金珠寶產業園,莆田北高埕頭珠寶城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勁群說,“這些企業涉及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商家可以就地聯合批發,集中采購。” 北高黃金珠寶產業園位于荔城區北高鎮埕頭村,一期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引進500多家大型企業。以產業園為核心,莆田將打造一個省級特色小鎮,預計到2020年,實現生產銷售額超1000億元。 整合行業上下游供應鏈,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加速轉型升級,實現逆勢突圍,這是莆田打造線上線下平臺的目的。 “上塘珠寶交易城入駐商戶近200家,周邊還分布著100多家生產企業,已成為國內第三大銀飾交易市場。”莆田秀嶼區上塘銀飾小鎮管委會主任翁忠新說,依托“也買銀”和“找銀網”兩大自主電商平臺,將全區銀飾珠寶鏈條產業集聚起來,推動“互聯網+”銀飾珠寶區域化鏈條化。 也買銀于2015年6月上線,是一個專業從事珠寶首飾分銷的B2B、B2C平臺,為電商、微商和實體首飾店小賣家提供輕珠寶配貨、包裝、物流及其配套服務,目前有2000多款產品可供客戶選購。 找銀網是國內最大的銀飾品B2B平臺,今年入選“中國大宗商品電商企業百強榜”。“去年實現交易額40多億元,入駐賣家商戶400多個。”找銀網董事長林飛升說,通過“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綜合服務。 目前,莆田有北高黃金珠寶城、莆田工藝城等10個工藝美術產業園區,并圍繞產業特色,建設上塘銀飾小鎮、仙作工藝小鎮等省級特色小鎮,同時利用線下交易市場,發展找銀網、黃金碼頭等電商平臺。 標準再造,規范行業秩序 作為傳統特色產業,莆田工藝美術的研發設計比較滯后,模仿抄襲并不少見,有些商家還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損害了區域品牌。 “少了工藝創新,跟風擴張只會加速產業走向沒落。”仙游縣工美局局長黃杰說,“少了文化元素,再貴質材生產出來的家具,也僅僅是實用性家具,而不是珍藏品。” 去年,《仙作古典家具》標準通過中國標準化協會論證,并頒布實施,規范了仙作古典家具檢驗規則、產品質量明示卡、包裝貯存運輸等細則。 “制訂行業標準,回歸理性和文化本質,推動產業發展。”三福集團董事長黃福華說,標準化是支撐產業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也是培育優秀品牌、支持優秀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借助《仙作古典家具》標準,仙作供應鏈平臺的招商對象更加明晰。“仙游現有紅木企業4400多家,參差不齊,必須經過篩選,只有工藝符合標準的優質企業才能入駐,還要形成優勝劣汰機制。”黃杰說。 由市縣兩級政府介入,三福、魯藝、凱豐里三家龍頭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福建省仙作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打造仙作供應鏈平臺,統籌仙游生產市場和全國銷售市場,改變以往粗放式發展模式和被動銷售局面。 去年9月,莆田與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簽署協議,共建“大工美之家(福建)投資股份公司”。“匯聚全國著名科研院校的設計資源,研發具有自主產權、符合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定制產品。”大工美之家(福建)投資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顏世榕說。 市場開拓,尋找新增長點 “仙游佛教造像歷史悠久,早期主要是室內供奉之物,產量不高,現在逐漸走向室外,為更多消費群體所接受。”仙游縣佛教藝術品專業委員會主任林洪榮說,“品類越來越多,涵蓋建筑、木雕、石雕等十多種。” 在佛像雕刻師蔡玉仁看來,面向全新的市場,產品要有所改變,與以往不同,造像要增添現代化元素,更多生產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才能符合新興消費者的需求。 除了佛像雕刻,佛珠市場也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從2013年至2015年,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仙游佛珠產業異軍突起。在仙游縣榜頭鎮藝都路,佛珠商家一個挨著一個。 2015年,仙游縣成立了佛珠協會,維護產業健康發展,搶占下一個市場高地。“現在,不少手串單價可達百萬元以上,但買家對打孔、紋路、同心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也對整個行業提出更高要求。”禮上文創空間創始人陳加泉說。 佛珠選材多是采用大料用剩的邊角料,為了迎合高端市場需求,仙游縣郊尾鎮木度藝術品廠不走尋常路,直接用大料生產佛珠。“珠子的紋理好、品相好,更能賣出好價錢。”企業主陳順進說。 “產業要發展,就要根據市場不斷推陳出新。”陳順進還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研發出多彩寶等佛珠創意產品,用多種原材料組合成一件手串,滿足消費者對多種木材的收藏需求。 走文創道路,仙游佛珠不再是單純的佛珠,而是有故事的佛珠。一些商家在佛珠手串中加入佛經、七寶配飾等元素,成為性價比頗高的熱銷品。“一珠一飾,不求體量大,但求精致時尚。”“秦格格”品牌創始人徐小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