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漳平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條短視頻刷屏了——在時長1分鐘的畫面里,漳平市委書記陳論生熱情推介了漳平水仙茶。“來自漳平的邀請”讓大家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漳平水仙茶這種小眾茶上。 漳平水仙茶歷史悠久,享譽盛名。然而,一度面臨“價格上不去、產品出不去”的尷尬。為了讓漳平水仙茶叫好又叫座,漳平做優茶葉品質,唱響水仙品牌,探索出一條小眾茶發展的特色之路。 生態優先,綠色培育種好茶 穿行在漳平南洋鎮山間,不多時,青翠的茶壟映入眼簾。秋風送爽,茶農正忙。南洋鎮是漳平水仙茶的主要產區,3萬多畝水仙茶園迎來了一年中最后一次采摘季。 漳平市水仙茶行業協會會長陳清木介紹,漳平水仙茶從鮮葉到烘焙加工環節,主要依賴人工。“漳平水仙茶是烏龍茶中唯一緊壓茶,因此還多了手工壓制造型、濾紙定型的工序。” 依靠人工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決定了漳平水仙茶有限的產量和小眾茶的市場定位。 種植了200多畝水仙茶樹的李發金,是南洋當地響當當的種茶能手。他認為,漳平水仙茶的清香醇正離不開綠色環保的種植、加工方式,“如果改用機械化生產,茶葉質量就不能保證,還會破壞生態”。 農藥殘留是茶葉無害化生產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對此,南洋鎮北寮村茶農有過切膚之痛。村民張蓮瑛回憶說:“十多年前,盲目用藥污染了土壤,連生長在茶園旁邊的毛竹都敗了。”為此,北寮村大力提倡病蟲害科學防治,杜絕農殘超標,科學控制除草次數,為茶葉質量把好安全關。 北寮村正是漳平水仙茶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漳平通過科普、技術補貼等方式,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和生物有機肥料,采用“以螨治螨”、異色瓢蟲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漳平主要產茶區的茶園被納入測土配方施肥點,每戶茶農都收到茶園施肥建議卡,合理施肥。 效果立竿見影。去年以來,漳平抽取204例水仙茶茶青樣品送第三方實驗室定量檢測,合格率達100%。 通過精細管理,漳平5萬畝水仙茶園變成了生態財富。“水仙茶樹屬于小喬木,根系較灌木發達,有助于涵養水土。漳平因地制宜種植水仙茶樹,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陳清木說,茶園已成為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 品質為王,完善標準補短板 小、散、弱的家庭小作坊生產,使漳平水仙茶一度遭遇標準之困。面對良莠不齊的經營方式,如何規范管理? 秋采季,正豐收。南洋鎮九鵬茶葉公司的生產基地內,五六名工人在院子里搖青,公司負責人鄭偉健忙著將一整版的水仙茶身份二維碼分類,為這批茶葉“上戶口”。“掃描二維碼,直接進入水仙茶可追溯管理平臺,茶園種植、茶青采摘到茶葉加工會以數字化方式呈現。” 鄭偉健向記者展示。 “標準化管理是水仙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讓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收藏保存也有品質保證。”漳平市農業局茶業工作負責人林梅桂說。 去年11月,漳平茶葉協會制定發布《漳平水仙茶》團體標準,規定了漳平水仙茶產品的相關術語,適用于漳平市行政區域內種植、加工的緊壓四方形漳平水仙茶產品。茶葉協會負責人席海勤表示,水仙茶在分級、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標簽等方面標準得到進一步明確,茶農有地發力,茶商有處參考。 “茶葉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是全面提升水仙茶標準化水平的關鍵。”林梅桂介紹,漳平以規模化、集中化帶動茶葉品質提升。2017年,投入資金幫扶19家茶葉經營主體開展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組織人員與企業開展“一對一”幫扶,提供政策咨詢與技術指導。去年新增建成茶園標準化基地9家,擴大基地面積0.52萬畝,還新增一家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 標準在普及,技術得跟上。近年來,漳平加大力度引入福建農林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力量,幫助茶企重點突破茶葉質量安全監控、加工清潔化、連續化生產線、茶葉綠色防控集成等關鍵技術。如今,已有21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取得QS認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認證企業4家,有機茶生產基地認證企業2家。 同時,有關方面嚴控源頭,把好質量關。“每到采摘季,專業技術人員會挨家挨戶抽檢茶青,并指導茶農科學標準化加工。”南洋鎮鎮長呂子欽說。 截至今年9月,漳平市水仙茶產量0.48萬噸,同比增長4.9%;水仙茶農業產值2.88億元,同比增長8%,效益明顯提升。 品牌開路,小眾茶走向大舞臺 此次采茶季,北寮村茶農鄧添文沒有為銷路發過愁,他的茶葉已被茶商早早預定。“今年沒有往年忙碌,收入卻翻了一番。”鄧添文向記者賣起關子。 答案在于品牌的樹立。在去年的評茶賽事上,鄧添文選送的水仙茶被評為“王子金尊”,參評的5公斤茶葉當即以2400元/公斤的價格被搶購一空。讓他更開心的是,自家的茶葉還能被冠以“王子”品牌,價格水漲船高,茶葉供不應求。 “為了打響水仙茶品牌,漳平注冊了‘水仙王子’‘水仙公主’兩個公共品牌,專供優質水仙茶使用。”席海勤介紹,從2017年開始,在春秋兩季的鑒評活動中,會邀請評茶師對茶農、茶企報送的茶樣統一評審,對優勝的茶葉統一以“王子”“公主”品牌包裝、銷售。 據了解,“王子”系列是濃香型水仙茶,“公主”系列則主打清香型。在兩大系列中,品質更高一級的茶品被稱為“金尊”系列,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場。“對此,專門設立了指導價,除了保證茶農利益,更要避免出現高價茶擾亂市場秩序現象。”席海勤說。 舞好龍頭帶龍身。隨著“王子”“公主”名聲大噪,當地茶企加快了打造自主品牌的步伐,成功培育九鵬、官田鐵冠、臺品、仙匯、鴻鼎等福建省著名商標,品牌效益日趨凸顯。 政府搭臺,茶企唱戲,做足內外文章。一方面,漳平通過舉辦一年一度水仙茶文化節,將其辦成以茶為媒、以茶會友的文化盛事,并舉辦名優水仙茶展示會、漳平水仙茶發展論壇、水仙茶斗茶賽等系列活動,將人氣“引進來”。另一方面,為茶企牽線搭橋,組織、鼓勵茶企參加全國性茶業展會,2017年相繼組團參加北京、杭州、廣州、廈門、福州、武夷山等地的茶博會,讓茶葉“走出去”。 隨著漳平人出外闖蕩的腳步,漳平水仙茶漸漸香飄他鄉。“目前,漳平正在大力推動茶旅結合。隨著水仙茶知名度的提高,相信會有更多人尋著茶香,來到茶鄉體驗茶文化。”林梅桂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