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1日電 (記者 李焯龍)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第一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自今年7月起每天處理逾100噸廚余,轉廢為能。11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總結成果時,呼吁港人同行減廢減碳。 據悉,位于北大嶼山小蠔灣的O·PARK1是一所能源自給自足的廚余處理設施,其產生的熱能及電能除供廠房使用外,預計每年可經電網輸出1400萬度剩余電力,等于約3000戶家庭用電量,預計每年可減少約25000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除電能外,O·PARK1每年并可產生約6500噸堆肥的副產品,讓資源循環再用。 11月1日下午,環保署舉行嘉許證書頒授典禮,感謝香港超過40家工商機構實行廚余源頭分類,把收集所得的廚余送到O·PARK1轉廢為能。 典禮上,黃錦星致辭時介紹,O·PARK1采用先進的厭氧分解科技,把廚余轉化為生物氣以供發電,不但是香港首個把廚余轉為電能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亦是亞洲最大規模的同類型設施之一,標志著香港實踐轉廢為能的新里程碑。 黃錦星指出,政府一方面會繼續積極推行“惜食香港”運動,鼓勵全民惜食,源頭減廢;另一方面,由于食物制作的過程少不免會產生各式各樣廚余,政府會分階段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網絡,利用先進技術,把廚余循環再造成可再生能源及有用的物料,以及研究利用現有和未來的污水處理廠,以廚余╱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提升整體廚余處理能力。 他呼吁尚未參與的香港工商機構支持這個有意義的計劃,同行減廢減碳。 自O·PARK1運作以來,已處理超過8000噸廚余,正逐步增加處理量。當廠房全面運作后,其處理量將會逐步增加到每天200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