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食物及衛生局有報告指出,香港到2030年將欠缺超900名物理治療師。為填補人才空缺,東華學院于2017/2018學年創辦物理治療學學位,吸引多名學生放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而轉投該校,這些學生都稱不后悔當初選擇,堅信選對專業比看院校排名更重要。 據報道,東華學院是全港除香港理工大學外,第二所設置物理治療學學位課程的院校。作為第一所開辦該課程的自資院校,東華學院2019年將獲更多來自特區政府“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的資助,扣除資助后學費為每年67875元(港幣,下同),比首年減少約3.5萬。該校11月3日舉行資訊日,供感興趣人士現場報名及面試。 東華物理治療課程主任司徒佩玉介紹,課程要求文憑試學生成績達到“3322”及以上,若英文有4或以上,以及生物或物理成績有2,或綜合科學(生物和物理)成績有3以上的學生將獲優先考慮。該校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邱貴生表示,最希望收到對醫療方面真正有熱忱的學生。 首屆物理治療學學士課程學生羅某在2018年文憑試后曾收到科大工程學系取錄通知,他稱雖然當時選擇東華有遭受質疑,但由于他早前接觸物理治療師時,發現自己性格更適合做該職業,因此選擇東華。他稱:“比起院校排名,我覺得選對專業更重要。”同系的翟某,也獲香港中文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取錄。 同樣是首屆學生的伍某原是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學士畢業生。她因2018年滑雪時骨折而對物理治療有更深的求知欲望,當初報東華是認為該校物理治療課程比國外相關課程更為多元化。“我也沒有選擇2年的碩士課程,因為我覺得做一名業務成熟的物理治療師,應花更多時間來學習。” 東華學院還斥資近1300萬元設立5個物理治療實驗室,包括心血管及肺部康復實驗室、電能治療及診斷實驗室、運動科學及人體動力學實驗室、肌肉骨骼及生物力學實驗室及腦神經康復及科技實驗室。 司徒佩玉指出,學生在1、2年級設有解剖學、運動學、電療等課程,有機會用到實驗室設備,以方便實習時可直接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