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閩東北經濟協同發展區向縱深推進,福寧兩地加強漁業科技交流,建立漁業協作發展共贏關系,一批批好政策、好平臺陸續推出,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聯袂起舞,霞浦食品加工闖新路 東南網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陳清)霞浦縣海洋資源豐富,全年水產品總量在30萬噸以上,占全省水產品總量的八分之一,但水產加工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水產精深加工產業鏈一直難以形成。如何向海放歌,做大做強以水產精深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 隨著閩東北經濟協同發展區向縱深推進,福寧兩地加強漁業科技交流,建立漁業協作發展共贏關系,一批批好政策、好平臺陸續推出,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依山傍海的霞浦,成為直接受益者。 依托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霞浦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平臺,霞浦縣扶持培育出一批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提升水產品加工產業化水平。2017年規模以上食品加工產業增加值14.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4%。目前,全縣300多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帶動周邊群眾4萬多人務工增收。 合股并進 “我們有1500多噸的冷庫容量,存儲的海產品讓公司在休漁期正常生產運作。”霞浦縣新日鑫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良雄說,他剛剛與來自美國新澤西的老客戶洽談新的合作業務。 這是一家創始于2005年的進出口型企業。2017年,新日鑫成功與省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屬企業——福建海洋絲路投資發展公司并股合作,海洋絲路公司注資0.95億元,實施技改擴建。 在合股發展后,省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對霞浦縣海產品加工產業進行深入調研走訪后發現,當地漁業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后,產品附加值有待提高,而全縣海參產業產值已達30多億元,精深加工大有可為。隨后,重組后的公司大力發展海參精深加工。 “公司積極利用省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資源,引入廈門國貿,簽訂質押擔保協議,幫助漁民解決融資難問題。”林良雄說,為做好標準化養殖,公司引入國家海洋與漁業局項目,與福建農林大學、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簽訂共建協議。 林良雄感到欣慰的是,縣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設立10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對企業“機器換工”、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等加大扶持力度,設立應急保障資金總量8000萬元,盡可能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2017年,公司改組第一年,產值過億元;今年前7個月產值已超過1.2億元,食品加工產業有序步入正軌。 “聯姻”國有企業或全國食品龍頭企業、上市公司,提升規模、擦亮品牌,成為當下霞浦食品加工產業發展新亮點。 暢通渠道 與新日鑫一樣,霞浦縣相聚一堂海參交易中心通過與省供銷社并股合作,實現了交易平臺的升級換檔。 分揀裝箱、交易啟運……走進霞浦相聚一堂海參交易中心,眼前一片繁忙景象。這個由浙商注資的海參交易中心于2015年3月落成試產,當年便實現交易額6億多元。 如何進一步做大市場?當企業籌劃升級之際,省供銷社拋出橄欖枝。2016年1月,該交易中心與省供銷社并股合作,共同推動該中心由單一的集散交易向海參生產、開發、銷售轉型發展。 “我們正借助對方的銷售網絡資源,在全國供銷系統開設銷售網點,開拓更廣泛的市場。”相聚一堂海參交易中心經理滕永忠說,省供銷公司旗下的“供銷E家”平臺,積極為霞浦海參提供準入資格,打通電商渠道,鋪開線上銷售路子。 2017年,該中心交易額達9億元,今年有望一舉突破10億元大關。“我們的拉缸鹽海參入庫量占全縣的60%多,入庫總值超過10個億。今年的產值已超過2億多元。”滕永忠說,這里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海參交易平臺之一。 下一步,相聚一堂海參交易平臺將深化與旅游部門的合作,結合旅游線路開發運作,打造海參文化品牌,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此外,福建省閔億源工貿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東海研究所、寧德師范學院等深化合作,聘請“大黃魚之父”劉家富教授為公司技術顧問,深化“產學研”一體化;黃漁國食品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開發創新海帶糕、玉筍等“小鈴鐺”系列即食產品,實現技術創新……整合資源、聯袂起舞,舞出霞浦食品加工產業新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