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市區東湖市場、環城路、建新路、建新花苑、時代廣場等地,發現衛生環境雖有所改觀,但許多“老大難”問題卻依舊存在。 上午9時20分,記者來到東湖市場,菜攤擺上大馬路、斑馬線的現象,較之以往有所好轉,曾經早市過后滿地菜葉、污水一片狼藉的景象,也消失了。但在市場外的小橋上,橋面兩側停滿了電動車與自行車,靠近護欄的橋面上則鋪滿了草藥、咸魚等,橋面中心停著幾輛小貨車,橋上擁擠不堪,不少逛完市場的行人紛紛選擇繞路走出市場。 9時41分,在環城路140號的背街小巷里,兩側圍墻目之所及皆是“牛皮癬”的情景已經看不見了,墻上貼的小廣告也都被清理干凈,重新刷白。隨后記者前往建新花苑小區,小區內一層樓房的空白處和下水管道外露部分仍舊噴滿了傳單、辦證等小廣告。 10時20分,記者來到建新路,該路段商家店鋪給公共車位加裝的地鎖已被拆除,車位上擺放的反光錐、餐桌也都收了起來,不少商家已經把公共車位“讓”了出來。但仍存在個別商家私占公共車位的現象。 10時58分,在南環路人民影院公交車站前,公交停靠點已經被來接學生放學的家長圍得水泄不通,站臺外停滿了電動車和摩托車,導致公交車無法進站,只能停在路中央上下乘客,造成短暫的道路擁堵。 在周邊經營服裝店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每到學生上學和放學的時段,該公交車站都是這番景象。尤其是在下雨天,該處必會出現擁堵,汽車轟鳴聲、喇叭聲混雜,場面混亂不堪。 與此同時,在時代廣場內,不少流動攤點早已占好位置,等待著學生放學,地上隨處可見被丟棄的塑料袋和果皮紙屑,此項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