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太恣意,給原始森林包“綠皮”穿“綠衣” 黃崗山曾是火山盆地,第四紀以來快速抬升,周邊斷裂顯著,峰頂剝夷面清晰。從遠古以來,武夷山地質經過漫長演變,地層發育較為完整,自前震旦紀至第四紀地層均有分布,低等生物、高等生物應有盡有,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保存了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 在南方鐵杉林區,科考隊員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樹木穿著“綠衣”,巖頭裹著“綠皮”,地上隨處可見“綠毯”——苔蘚和地衣把原始森林裝扮得綠意盎然。 在海拔1800米以上成片生長的小葉黃楊,乃是全國較為罕見的植被群落。小葉黃楊的枝干也都被苔蘚包裹著,只零星露出斑駁的灰白色——原來,那才是它的樹皮本色。 科考隊員累了就坐在“綠墩”上休息,感覺別樣松軟舒適。長期從事林業調查工作的陳之標,用木棍戳入“綠皮”,探測其厚度。福建農林大學蘇春連老師則用手抓揉“綠毯”,感覺其松軟度。 于是,圍繞著這里別具特色的苔蘚和地衣,科考人員展開討論。 福建省林科院高工黃石德博士說,地衣和苔蘚是極端環境的拓荒者,往往作為先鋒性種群存在。苔蘚植物喜歡高濕的環境,其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對氣候變化反應十分敏感,其生存狀況直接反映生態環境的變化。所以,對苔蘚植物的長期監測及生態功能的研究,很有意義。 “苔蘚和地衣在土壤形成初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尹云峰教授用手撥開一塊巖石上的苔蘚說,“苔蘚和地衣附生在巖石表面,能分泌出酸性物質,促進巖石的風化,逐漸形成土壤。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一般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大約需幾百年的時間,所以土壤是十分寶貴的自然資源。” 一花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地,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就要更深入地研究自然。 為了探秘國家公園,在此次科考活動中,沿途布設了多臺紅外線照相機,既可持續實時觀測動物活動情況、植物生長態勢,也可監控是否有人類貿然闖入。 “實時收集數據是做好保護與科研工作的關鍵。今年國家投入了1800萬元建設生態監測設施,其中,5座沿植被垂直帶譜布設的碳通量觀測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科研監測中心主任李慶晞說,他們將進一步營造并完善軟硬條件,發揮平臺優勢,匯聚全國高端科研力量,深入開展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為全國乃至世界貢獻武夷山的科研監測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