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粵劇團在民間越來越多,有香港教育界人士聯同粵劇界資深工作者將粵劇融入現代科技,盼通過科技傳承粵劇。香港教育大學在2018年5月成立“粵劇傳承研究中心”,開展“粵劇身段評估研究系統”的研發工作,打破傳統學習粵劇的師徒制界限,更推出“虛擬現實(VR)粵劇體驗”,吸引年輕人接觸粵劇。 據報道,該系統收錄了資深粵劇工作者阮兆輝示范的粵劇動作為藍本,當使用者跟隨阮兆輝的錄像練習時,該系統會通過3D 肢體感應技術,抓取用戶的動作,與系統內的標準動作進行比對,從而得知練習的動作是否準確。 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兼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系主任梁寶華教授表示,研發該系統的目的是想通過先進科技,彌補學習粵劇的不足。因傳統中粵劇是以師徒制傳授,師傅可實時矯正徒弟的身段動作,但目前粵劇班學生大多每周只上一課,老師不能時刻矯正學生錯誤的動作。而通過此系統學習,學生可立即從評語中知道有何不足。 不過,梁寶華坦言,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不能聘請多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動作分析工作。“動作系有連貫性,目前系統只可將動作分拆成幾個量度點,以‘點對點’方式計算動作的準繩度。”梁寶華稱,對比較復雜的動作牽涉更多技術,因此現在系統只收錄6個較簡單的動作進行比對。 梁寶華稱,目前也只有少數的粵劇教學團體使用他們研發的軟件,因此較難評估系統的成效。他表示,若軟件研發成功,會考慮為產品申請專利。 目前粵劇傳承研究中心除了用“粵劇身段評估研究系統”進行教學外,也利用VR吸引年輕一代接觸粵劇。 該中心設置的“虛擬現實粵劇體驗”,內有長約20分鐘的影片供使用者欣賞,片段以4個場景拍攝,由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演出及奏樂。用戶戴上VR眼鏡裝置后,可從臺上男主角或舞臺中間的視點欣賞曲目。 梁寶華指出,希望利用VR技術,令從未欣賞粵劇的新一代,可以第一視角感受粵劇的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