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3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鄭志忠)近年,仙游縣推行“黨建+”行動模式,將黨建與項目攻堅、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破解黨建工作難點,突出黨建工作重點,打造黨建工作亮點,建立基層黨建特色品牌,推動全縣黨建工作創特色、見實效,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文化興的新時代美麗新仙游,提供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撐。 仙游縣委書記鄭亞木說,要不斷提升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質量和水平,扛起主體責任,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推動黨建責任層層壓緊壓實,落實落地。 黨旗插在項目一線 連日來,仙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員干部深入綠色纖維產業園楓亭海濱海安填海造地項目工地一線,協調施工隊,搶抓晴好天氣,推進樁基施工填海造地,打造新興產業平臺。在榜頭藝都北路征遷工作中,幾支征遷小組展開競賽,僅用了短短1個月時間,就完成了110多個拆遷戶的簽約工作…… 支部建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考核重在一線,爭分奪秒推進項目進度。 記者來到仙游縣度尾鎮藝雕產業園一期項目施工現場,只見工人正在忙碌,盡管最近多雨,但是度尾鎮項目服務小組的黨員干部堅持深入現場,跟蹤服務。 去年底,仙游藝雕小鎮入選我省特色小鎮,初步策劃生成產業類、文化類、旅游類、基礎設施類四大類17個項目。藝雕產業園位于度尾鎮海峽藝雕旅游城對面,是藝雕小鎮的關鍵重點建設項目,于今年2月開工,將建成為綜合性物流園區,集倉儲、物流、配送、包裝、生產、加工為一體,總投資2億元,占地約151畝。 “鎮里成立了項目前期辦,安排3名專職干部,負責項目前期工作,同時,設立了五大項目攻堅組,抽調精干力量駐扎項目一線。”度尾鎮黨委書記官金華說,細化所有項目時間節點和具體單位,打破常規但不違規,交叉同步推進部分前期程序,縮短前期時間。 “投身主戰場、爭當排頭兵,建設一線哪里有任務,哪里就有黨旗;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鄭亞木說,建立縣領導掛鉤重點項目制度,從縣直單位選派黨員干部,成立重點項目推進工作組,并在服務重點項目的一線黨員中,設立重點建設項目臨時黨支部,把黨旗插在項目攻堅最前沿。 今年,仙游縣有12個省重點在建項目,1至11月份,完成投資58.3億元,占年計劃106.2%,超序時進度14.5個百分點。市重點在建項目66個,1至11月份完成投資167億元,占年計劃103.3%,超序時進度11.6個百分點。縣重點在建項目135個,1至11月份完成投資232.8億元,占年計劃102.3%,超序時進度10.6個百分點。 黨員干部精準扶貧 汾陽村位于仙游縣大濟鎮,許多村民原本住的都是土坯房,存在安全隱患,現如今,村里建起了一幢幢紅頂黃墻的莆仙連體民居,面貌煥然一新。 “為民謀福利,做群眾幸福生活的‘領路人’。”汾陽村黨支部書記李光慶說,扶貧工作以來,基層黨員干部發動村里多方籌集資金,實施精準扶貧造福工程,計劃建設66套小別墅,66個危房戶都將得到了妥善安置。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仙游圍繞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強村帶動目標,選好脫貧攻堅帶頭人,發揮黨員先鋒作用,以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鼓勵在外的原籍優秀企業家回鄉參加競選,鼓勵大學生村官參加村“兩委”換屆選舉,為精準扶貧注入強大力量。 從2015年至今,仙游縣先后開展4批次黨員干部駐村任職和駐村蹲點工作,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219名優秀干部,進駐貧困村、薄弱村等地,依托派出單位為駐點村謀思路、爭項目、跑資金,發揮“第一書記”作用,當好脫貧攻堅的謀劃人。 據了解,仙游縣第四批駐村任職干部累計為駐點村落實幫扶資金1.68億元,實施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各類幫扶項目414個,村集體收入平均增加1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18元,2300人順利實現脫貧。 高質量脫貧,黨建要先行。仙游縣按照組織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機制共創方式,設立了壩下、四金、烏石、賴店、三埔、游洋等6個中心村黨委,建立了21個脫貧攻堅特色黨支部、黨小組,強化村級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領導核心,把產業、項目、黨建等優勢資源向貧困村延伸,促進脫貧攻堅與農村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仙游縣聚焦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先鋒引領作用,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目前,全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16個貧困村順利退出,2803戶10960人完成造福搬遷,落實貧困人口危房改造176戶。 紅色堡壘振興鄉村 鐘山鎮香山村的九鯉香山生態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幾萬支小風車迎風轉動,五彩繽紛,點綴在格桑花海當中,形成各種造型獨特、俏皮可愛的卡通圖案,掩映在山水田園里,吸引游客駐足觀賞。 “生態園令人驚艷,帶來了經濟效益,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香山村黨支部書記伊建騰說,香山村抓住自身優勢,大做“花海經濟”文章,如今,九鯉香山生態園的規模逐步顯現,成為黨建富民強村工程的生動實踐。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仙游縣實施黨建富民強村工程,推進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 眼下,仙游縣探索出八種模式,包括投資入股分紅、投資光伏發電、發展鄉村旅游、發展特色產業、盤活村集體資產、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山林權抵押貸款投資分紅、土地整治,發展村集體經濟,使“空殼村”順利破殼。 烏石村位于大濟鎮西北部,是莆田市第二批“幸福家園”建設試點村,有4044位村民,其中正式黨員118名。根據黨員自愿原則,烏石村設立了產業發展等五個黨小組,為建設城郊型鄉村旅游村提供組織保障,通過入股產業基地獲取分紅。 值得一提的是,仙游縣引導44個“空殼村”投資1200萬元,入股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每年按照12%比例獲得固定分紅,既支持了基礎設施建設,更推進了破殼進程,助推鄉村振興。 鳳山村地處仙游縣西苑鄉,海拔870多米,全村2248人,其中黨員71人,村民主要種植水稻、蔬菜及茶葉,村集體經濟以生態林、光伏發電、旅游產業收入為主。利用村莊整治、舊村復墾等惠農政策,整合荒廢土地,開發旅游資源,逐步打造仙水洋、九仙溪水庫、仙人谷、石人頭、仙巖洞、鬼空里等景點,鄉村旅游效益初顯。 3年來,仙游縣累計出臺會議紀要111份,議定項目417個,落實幫扶資金6121.5萬元,113家企業參與幫助村級集體發展經濟,搭建了14對強村幫帶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