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學生和家長一起繪畫。 東南網12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李加進 文/圖)日前,“心連心,融合發展”愛心義賣活動在寧德市蕉城區舉行,50多幅自閉癥兒童獨立完成的畫作讓眾多市民駐足驚嘆。 自閉癥患者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缺乏情感反應、存在語言發育障礙等,終生無法治愈,而患兒的背后往往是痛苦而無助、需要終生奉獻的家庭。據統計,在中國的自閉癥人群超過1300萬,全球已經達到6700萬,新生兒比例1/120。 如何幫助他們?社會各界進行著長期而堅韌的探索。而在寧德市蕉城區,有了可喜的進展。 學校的思辨 寧德市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坐落于寧德靈溪戚繼光公園腳下,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是一所集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于一體,兼收智力殘障、自閉癥兒童少年,為他們提供免費教育的公辦學校。 近幾年,自閉癥兒童的數量呈上升趨勢,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此類別的學生生源比例也在逐年增高,已達62名。自閉兒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后,絕大多數人無一技之長,沒有單位和企業愿意接收,大齡自閉癥患者社會勞動就業基本空白,大多數患者只能被“關”在家中。如何為自閉癥患者尋求康復教育的“良方”,成為所有培智類學校面臨的老大難問題。 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黃淺引介紹,自閉癥兒童大多數智力正常,有的在音樂、美術、計算等方面有突出天賦。畫畫是有色彩的,繽紛的色彩能給他們一片承載自我的天地,也可以成為他們情感輸出甚至互動的一種方式。 為了讓自閉癥患者走上自立之路,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通過探索與調研,根據學校實際開發特色課程,以康復調理、藝術興趣兩種形式組織教學,開設職業高中班的油畫等藝術課程。 黃淺引說:“繪畫能培養自閉癥兒童的專注力,鍛煉他們的手眼協調以及辨別顏色等方面的能力。這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也是一種康復技能學習?!?/p> 蕉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發現,每一次畫畫,隨班就讀的母親就把孩子叫到身邊,耐心囑咐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并加以鼓勵。在場的指導老師陳存忠說:“自閉癥孩子學習技能,常常要花數倍于正常孩子的時間,還需要家人的鼎力支持?!?/p> 陳然(化名)是該校職業高中班的一員。這個兩周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癥的男生,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不愛說話但多才多藝的青年,2017年還獲得了全國殘障少年兒童繪畫大賽二等獎。 隨班就讀的陳然(化名)的母親陳賽鳳,每天到學校關顧孩子,自己也學會了畫畫。她告訴記者,孩子的畫看起來很亂,但是亂中又有它的規律。他的畫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但仔細挖掘又有特別的地方,已被北京的一些大學教授收藏,被意大利、法國的一些畫展收藏,甚至作為國禮送給外國人。 目前,該校正在探索自閉癥孩子與家長共同學習、共同創業的平臺。在孩子學畫畫的同時,讓家長也學會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