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3日電 (韓星童)新年甫至,香港便已踏入2018/19冬季流感季節。為防范去年導致三百多名成年市民死亡的流感季節,香港特區政府已提前推出包括三項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在內的系列應對措施。有立法會議員3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政府的系列應對措施值得肯定。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署)于1月2日宣布,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超越基線水平,香港已踏入2018/19冬季流感季節。為應對流感高峰,衛生署于2018年共為市民接種約96.4萬劑疫苗;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增設床位及增聘醫護人員等多項措施紓緩各公立醫院壓力。 衛生署向中新社透露,于2018年1月10日至4月4日冬季流感季節期間,共錄得382宗流感相關的成人死亡個案,當中358人為60歲或以上長者;至于兒童(18歲以下)方面,該季共錄得2宗分別為3歲及5歲的兒童流感相關死亡個案。 對此,衛生署認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并發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在2018年通過三項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為市民共接種約96.4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 截至2018年12月23日,于2018年推出的“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為184間小學共接種約10.6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而“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及“疫苗資助計劃”(連同“優化外展接種計劃”)則分別接種約38.1萬及47.7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較2017/18季度同期分別增加3.2%及91.6%,其中“疫苗資助計劃”下,有210間小學共接種約7.1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 但隨著香港天氣轉冷,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自2018年12月28日逼近11%的警戒線水平后繼續上升,于1月2日超越基線水平,踏入2018/19冬季流感季節。 過去一星期,主要診斷為流感而入住公立醫院的比率持續上升,已增至0.43(每1萬人口計)。根據醫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僅1月2日,公立醫院急癥室首次求診人次已達6070,內科住院病床占用率為112%,急癥室等候時間約為1-2小時。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于1日到訪屯門醫院,了解醫管局在冬季流感高峰期間實施的各項應對措施,包括急癥室病人的輪候時間及入院等候時間。 林鄭月娥表示,因應上個冬季服務需求急增,2018年特區政府已向醫管局額外撥款5億港元,以推行多項紓緩措施,包括增加病床數目及醫護人手等。 在人手方面,醫管局于2018年增聘約1000名醫護人員,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比上年度分別增加200人、830人及230人。局方表示,有需要時會聘請兼職和臨時醫護人員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除開設574張新床位外,醫管局在流感高峰期內,加設約500張短期床以應付需求。另外,醫管局還加強病毒檢測服務,預計較2017年增加10%的化驗樣本,以覆蓋所有有流感疾病癥狀的病人。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肯定特區政府為應對本季流感增聘醫護人手及增設床位的措施,“階段性地增聘醫護人員,才能解決醫院人手短缺的問題”。 鄭泳舜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他留意到最近在公立醫院急癥室等候就診的人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流感癥狀,“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及醫管局需要進行更為有效分流工作”。 不過,他也提出,流感知識及接種流感疫苗的相關宣傳還不夠,并需保證可向市民提供足夠的流感疫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