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29日電 (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建筑學院29日介紹其研究的創新輕量建筑技術,該技術已應用于深圳梅麗小學騰挪校舍,每平方米自重約僅為傳統學校建筑的13%,重覆使用率達95%。中大建筑學院教授朱競翔認為,該技術可有效利用深圳等大灣區城市零星的閑置土地資源,建設靈活教育社區。 據了解,梅麗小學騰挪校舍項目從2018年底開始,5個月內建成近6000平方米,可容納32個標準班的過渡校舍。 朱競翔透露,該項目有兩項技術創新,即平臺框架搭建系統和通用系統。 該項目采用輕型預制鋼框架及鋼復合樓板結構圍護系統。朱競翔指出,由于使用輕型鋼結構梁柱框架與剪力格構混合受力,騰挪校舍的重量僅為傳統鋼筋混凝土項目的五分之一,因而對地基的要求大為減輕。 輕型建筑技術也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風能力。朱競翔透露,梅麗小學騰挪校舍施工中途超級臺風“山竹”來襲,將校園內3棵樹吹倒,但校舍卻完好無損。 在通用系統方面,該項目由標準模塊單元組合建成,只需調整圍墻、間隔和家具,空間系統便能提供大班或小班制教室、音體教室、醫療間等,工人們只需按照設計圖紙將構件連接固定組裝,也無裝修的氣味。 朱競翔強調,該項目還重視環保及可拆卸回收,重覆使用率達95%,包括可移動水箱、水塔等,校舍內家具有三分之二由舊校搬過來。 而面向香港,朱競翔認為這一技術的應用或許會“大學先行”,他預計未來2到3年內會在大學內做類似實驗項目,不過建議建筑高度要保持在4層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