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記者從國網寧德供電公司了解到,今年1月份我市新能源汽車充電量約270萬度,同比2018年增長220%。“相應政策的落地和使用環境的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率提高推動了用電量的增長。2015-2016年,全市全年充電量平均約56萬度左右,2017年增加到320萬度,2018年約980萬度。”國網寧德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市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汽車增長,主要由內外部兩個因素推動,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動力方面的節能環保,另外一方面是外部政策利好的推動,包括政府加大了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更加方便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運用。” 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的優勢,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以東南威武新能源小車為例,充滿電約20多元,可行駛300至400公里,充電只需要1小時,相比汽油在能耗排放等方面都是有優勢的,特別是零碳排放。” 市公交公司經理林良秋介紹,目前除去混動、天然氣動力汽車外,該公司純電動公交車和的士共270多輛,相比傳統汽車,可節省燃料費用50%左右。汽運公司技術信息部經理湯敏會告訴記者:“除去一些服務費用,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汽車保守估計也能節約成本35%至40%。” 其次是外部環境。近年來,從政府工作報告到產業政策扶持,從產業上中下游布局到交通等實際領域的運用,“新能源汽車”都成為高頻詞匯,這些都為我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政府層面的重視,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也有了保障。2017年,我市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40個;2018年,新增500個。交投能源科技公司還自主研發上線了“電動寧德”APP及小程序平臺。 隨著上汽寧德基地項目落地和快速推進,以及寧德時代等新能源動力生產企業的強勁發展,這為我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完整的閉合產業鏈條,將更有力助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2019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東南沿海規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確保今年6月份第一臺汽車下線,10月前正式投產,力爭全年實現整車生產4.7萬輛。同時,全市將新增充電樁600個。 “去年我們就購買了100多輛上汽榮威的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目前運行良好。各種利好因素的疊加效應,我們期待一個更加綠色環保的現代交通出行環境,為打造綠水青山盡一份力。”市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羅巧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