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香港2月25日電(記者陳然)“游園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旅日畫家盧思巖彩畫展”將于3月4日在香港中環集古齋畫廊隆重開幕。 本次畫展是盧思第二次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其主題“游園驚夢”出自于國粹經典昆曲“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的代表作,主要描寫南安太守之女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之間的愛情故事。盧思從此昆曲名作中獲得靈感,希望用自己的畫筆將滿園的姹紫嫣紅展示給觀眾,與觀者共賞美景、共度良辰。 旅日畫家盧思出身于梨園世家,她的外祖父是著名京劇大師張君秋。受家庭影響,她自12歲起進入中國戲曲學校學習京劇表演專業,工青衣花旦,經過七年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被分配至國家京劇院。半年后,盧思辭職并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花鳥花室。1997年,她赴日留學,獲得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日本畫學科碩士學位,其后在日本舉辦多次個人展覽,并于2008年、2009年連續入選日本美術院院展,被推舉為日本美術院研究員。 盧思在央美求學時,便開始關注礦物彩。巖彩畫在中國有悠長的歷史,可見于新石器彩陶、漢墓壁畫等?!皫r”指天然巖石微粒,其顆粒大小不一,有不同的光度、粗幼、質感,能積累出斑駁厚重的視覺張力。“彩”則指天然礦物色,正因為巖彩具有物質的天然本色,可與不同環境互相呼應,“巖彩畫”也被稱為“會呼吸的藝術品”。 巖彩畫技藝后由中國傳至日本,并得到很好的發展。而在中國境內的大多畫家已不懂得如何使用,所以盧思在央美畢業后,繼續前往日本專攻巖彩畫創作。經過多年的探索,盧思將傳統中國花鳥元素,完美地融入到日本巖彩畫之中。 盧思的畫作,因其深厚的中國畫功底和對日本畫的臨摹研究,展現出華麗、細膩又不失寫意的畫風,透露著一種東方和諧之美。材料決定技法,由于重彩畫材料的限制,很難在畫面上完成對線條的表現,而傳統花鳥畫出身的盧思非常注重線條在畫面中的運用,所以她一直在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 著名藝術家、盧思的同窗好友許瑩評價說,盧思的作品受日本重彩畫和中國特色的傳統花鳥畫的影響,結合西方繪畫的經驗,形成了其獨特的畫風,從中可以看到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集古齋主辦,榮寶齋(香港)協辦,展期為3月4日至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