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基層兒童每10人便有4至5人有蛀牙,升上K2及K3(注:相當于內地幼兒園的中班、大班)后蛀牙情況愈趨嚴重。負責研究基層兒童健康的香港大學教授表示,不少家長誤以為兒童乳牙蛀牙可拖到換恒牙時再處理,但若不及早介入處理,會影響兒童日后恒牙的生長,出現牙排得不齊、牙縫變大等問題,長遠更會影響發音,甚至體質轉差。 2018年香港啟動的“賽馬會童亮計劃”,由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合作,為天水圍及深水埗32間幼稚園、約6000名幼童提供為期5年的醫護、教育及社會福利等支持。 計劃總監、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副教授葉柏強表示,過去一年為200多名年齡介乎3至6歲的學童做牙齒檢查,發現每10人便有4至5人有蛀牙,K1(注:相當于內地幼兒園的小班)幼童牙齒較好,但升到K2及K3后蛀牙情況愈趨嚴重。 葉柏強表示,這與家長不重視乳牙健康及幼童吃高糖分食物有關,未來會長期追蹤約1600名幼童的牙齒情況,為他們做牙齒檢查,發現有蛀牙即補牙。 葉柏強稱,最嚴重的蛀牙情況是蛀掉了2、3只乳牙,情況“不理想”。幼童出現蛀牙與家長不重視有關,他們誤以為乳牙終要換恒牙,“蛀牙、掉的牙都會換,不如到小學再處理”;其次,幼童未養成刷牙習慣,建議最早1歲起要早晚各刷牙1次。 研究亦發現500多名幼稚園學童中,有13%人有肥胖。葉柏強認為,3歲階段已屬不理想,情況只會越來越差,與幼童長期吃不健康食物有關,也與生活習慣有關,建議多做益智活動及戶外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