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1996年的一個深夜,石獅市寶蓋鎮侖后村村民黃光蠶家里被盜搶。一氣之下,黃光蠶賣掉了自己辛苦經營多年的車輛配件廠, 自費組建了“農民義務110”巡邏隊,從老板“轉行”當起村落治安巡邏隊長。 石獅有一支“農民義務110”巡邏隊,是由村民黃光蠶賣掉盈利中的車輛配件廠后,一手創建起來的。21年來,在7000多次夜間巡邏中,黃光蠶與違法犯罪嫌疑人搏斗33次,負傷21次,只為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傷疤,就是他的勛章 東南網2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程枝文 通訊員 許曉城) 21年來,這支義務巡邏隊每晚一趟、每趟3小時的夜間巡邏從未間斷,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所在村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率持續保持在石獅全市最低水平。這支隊伍也被當地群眾譽為“村民自己的110”和“外來民工的保護傘”。 由企業家變巡邏隊長 上世紀90年代,石獅時不時會發生一些盜搶案件,社會治安形勢較為嚴峻。 侖后村位于石獅市城鄉接合部,面積2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人。組建“農民義務110”巡邏隊,得從一場飛來橫禍說起。 1996年11月的一個深夜,侖后村一片靜寂。1時許,正在酣睡的黃光蠶家人,從夢中驚醒——窗外跳進一伙人,有人把刀架在女主人的脖子上,有人則翻箱倒柜,還有的在張望把風……一番“掃蕩”后,歹徒帶著現金、存款單、黃金首飾離開,留下驚魂未定的妻兒老小。 “出大事了,家里被搶劫了!快回來!”深夜接到家人電話,正在外地做生意的黃光蠶心急如焚。次日,他匆忙趕回家中,看到的除了一片狼藉外,還有因驚嚇而心臟病發作住院的妻子。 黃光蠶非常氣憤:“賺再多的錢,也比不上一個安全的家。我要給家人以及全村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時值政府提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黃光蠶想到的是組建一支義務巡邏隊。 最初,他的提議被村民認為是一時興起,響應者不多。但隨后兩年,村內盜搶案件頻發,村民深受其害。“1998年10月,我再次提議成立巡邏隊,響應的人就非常多了。”黃光蠶說。 為做成這件事,黃光蠶將年盈利60多萬元的車輛配件廠賣了,創建“農民義務110”巡邏隊,配合當地派出所維護社會治安,自己則由一名企業家變身巡邏隊隊長。 5分鐘內一定趕到現場 巡邏隊成立后,隊員從最初的七八人,很快增加至近20人。寶蓋派出所更是大力支持,送來一輛巡邏摩托車,并著手建立與村民聯防聯治的實施方案。 除了黃光蠶專職擔任巡防隊長外,其他隊員白天都要去工作賺錢養家糊口,直到夜里才出來巡邏。巡邏安排在盜搶案件高發時間——凌晨1點至4點,按照三人一隊輪班。“盡管這是一份不領錢的工作,但我們總能準時集合出發。”巡邏隊隊員黃清漢說。 他們向村民承諾:有警必接,有難必幫,凡夜間在轄區發現盜竊、搶劫或其他犯罪行為,5分鐘內一定趕到現場。 于是,每當夜幕降臨,在寶蓋鎮侖后村,黃光蠶和隊員們就穿上防刺背心,戴上防彈頭盔,騎著摩托車開始巡邏,深入案件多發地段,查疑點、搗賊窩、捉歹徒,巡防范圍遍及周邊12個自然村、5條主干公路,維護著一方的安靜與祥和。 1999年8月,為捉拿電纜大盜跳下了3米多深的水溝,黃光蠶身上六處受傷,并將身材高大的犯罪嫌疑人制伏后移交公安部門;2006年1月,發現6名歹徒盜竊大量鋼材裝上汽車正欲開走,黃光蠶猛然撲向汽車駕駛室,同6名歹徒殊死搏斗,腰部嚴重受傷,肋骨斷了兩根;2008年9月,遇到有人偷盜當地寺廟的古代銅制香爐,他只身與4名歹徒周旋,全身被砍傷20多處,流血過多昏倒在地…… 21年來,黃光蠶親手捉獲盜割電纜、偷砍集體山林、入室盜搶、破壞市政設施等犯罪嫌疑人300多名移交公安機關查處,追回被盜、搶摩托車112輛,與違法犯罪嫌疑人搏斗33次,身體負傷21次。 治安變好了 壓力變小了 事實上,對于黃光蠶來說,危險固然可怕,但他曾經最擔心的還是巡邏隊日常開支。 “當初他賣廠的錢,建了辦公室,買幾部巡邏車,早已花光。為維持巡邏隊日常開支,他常要向女兒女婿、兄弟姐妹尋求支持。”侖后村村主任黃清急說,當時村委會只能從村集體收入中每月拿出500元贊助,其余費用仍由黃光蠶負責,壓力可想而知。 如今,情況不一樣了。近年來,村里的各項配套越來越好,水泥路直接修到家門口,照明燈散布村中各個角落,主要路口配備了高清探頭……眼下,治安越來越好,巡邏隊隊員也從最多時的四五十人減至8人,工作壓力小了。同時,日常開支也有了鄉賢的扶持。 夜間的村子很靜,車子開過,靈敏的家犬吠了幾聲就停了下來。“以前村里養得最多的就是狗,家家戶戶都養著防賊,夜里狗吠聲此起彼伏;現在狗沒有那么多,車開過去,狗也不怎么叫了,好像認識我們一樣。對于我們來說,能抓到一個賊,比賺了幾萬塊錢還開心。”黃光蠶說,要是遇見哪家大門忘了鎖,哪家摩托車沒推進車庫,他們也都會一一提醒。 |